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新民艺评 > 正文

新民艺评|孙国忠:京剧现代戏《主角》的艺术探索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国忠     编辑:江妍     2024-08-30 12:34 | |

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近日,国家京剧院青年团携五台大戏亮相上海宛平剧院,而前晚亮相的现代京剧《主角》作为唯一一台新编现代戏剧目,备受瞩目。

现代京剧《主角》从小说改编而来,展现了传统艺术与当代叙事的巧妙融合,通过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力图赋予京剧表演艺术新生命。这部作品既保留了京剧的古典韵味,又融入了当代审美。

与传统戏曲不同,现代戏更加注重表演的真实感和贴近生活的表现手法。因此,无论是在表演方式上,还是在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年龄跨度的处理上,《主角》的艺术演绎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排演《主角》时,导演要求演员“卸甲归田”,摆脱京剧程式化表演的束缚,更多地贴近现代生活的真实表达。这意味着演员需要摆脱传统京剧中固有的表演模式,将观察生活、贴近现代人物的表现形式融入到表演中去。这不仅是对演员表演技能的挑战,也是对他们艺术理念的一次重塑。

当然,完全抛弃京剧的程式化表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在保持京剧特色的同时,又能融入现代戏的表演形式,成为《主角》这部戏艺术创作的首要挑战。

戏中核心角色忆秦娥的表演既贴近现代人的状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演付佳通过多场演出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体悟,逐渐找到了一种表演上的“平衡”——在现代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与戏曲韵味有效展示之间“度”,从而努力形成一种蕴含当代审美趣致的艺术样态。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讲述了放羊娃忆秦娥成长为一代戏曲名伶的故事。京剧中,主演付佳演绎了主人公从二八年华岁到知天命之年的心路历程,行当也从最初的花旦过渡到中年的刀马旦,再到角色后期形象所需的青衣表演,很有挑战。

作为戏剧形式,歌剧和京剧都有人物(角色)、情节、音乐和表演,都需要戏剧性的体现,但由于两者在戏剧创作理念和表演体系上的区别,它们的戏剧性呈现方式和作品最终达到的审美期待有很大的不同。就京剧艺术而言,通过“四功五法”来展示的程式化和虚拟性表演就特别需要把行当及流派的艺术底蕴渗透到人物塑造中去。

剧中,角色设计不仅考虑到了京剧行当的丰富性,还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忆秦娥这一角色主要是以青衣的路子,突显其端庄大气的艺术形象,舅舅胡三元则通过铜锤花脸的表现形式,彰显其豪放的个性。其他角色的刻画也令人印象深刻:忆秦娥的初恋封潇潇是以唱功为重的老生呈现,老师胡彩香是老旦,竞争对手楚嘉禾则以有较多身段表演的花衫来演绎,单团长更是融合了小花脸和老生的特点,创造了“杂派老生”的样态,让整个舞台演出更为丰富多彩。(孙国忠)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