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边看边聊|过传忠:话说“国优计划”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过传忠     编辑:钱卫     2024-09-03 13:36 | |

真正吸引人才进中小学还是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前些日子常听说“国优计划”一词,查了一下,全称是“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看来,国家着手重视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了,这真是好事一件,“强教必先强师”嘛。

说起中小学教师的状况,有一件事多年来一直令人担忧,那就是高考时优秀生不肯报师范,毕业了不肯进中小学,即使进了,有不少也想方设法跳槽。而师范院校,甚至有以“毕业后不进中学”为招生号召的。如此恶性循环,优秀人才进不了中小学,中小学质量岂不要每况愈下?

这里不禁想起了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关系问题。民国时期,大中小学是个整体,不少教师都在大学、中学同时兼课,像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都在中学上过课,赵景深的中学课反而比大学多。这样,大学和中学就便于沟通,中学也能从大学教师那里受益。

新中国成立后,重视了高校,把不少中学里的才俊陆续抽调上去。譬如我读华师大时,颇受学生欢迎的谭惟翰、叶百丰老师就是从中学提上来的。但是,优秀的抽了上去,上去后就下不来了。高校教师从此再不去中学兼课,中学有些教师虽也被聘为兼职教授,但多数都只是名誉性质的,很少有实质性的沟通。就是有些师范生去中学实习,往往也只是就课论课,完成任务了事,对提升中学教师的水平未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总之,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一刀两断的脱钩情况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利的。

一个城市有不少中小学,通常被公认的质量较高的中学中总少不了几所附中,由此可见,中学倘能同大学挂上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总是有利的,笔者在一所附中从教数十年,对此深有体会。附中的学生除了能享有大学特有的诸如阅读、听讲、参与某些学术活动等优势外,校方和各科教师直接与大学部联系合作的诸多学术报告、课外活动、参观访问等等,都能有效地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能力,而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修养和水平。

这次“国优计划”正是抓住了根本,赋予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承担起部分中小学教师骨干的培养输送任务,让他们能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研究能力等内容融入基础教育,而这正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所缺乏的,也是单纯的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需要补充的。

“国优计划”已经付诸实践,有的一流高校从2023年秋季起,就从一些院系开始试点招收专门的研究生,选拔优秀的学生,通过双导师制,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为中小学对口培养人才,我们期待着他们能早日踏上岗位。

实际上,这几年已有相当多的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了中小学。当然,还不是很系统,也不一定具有明确目的。我认为,他们包括其他教师都应当与“国优计划”挂上钩,甚至与相应的高校进行联系,借此东风得到高校的帮助。

当然,真正吸引人才进中小学还是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相信在“国优”计划落实的过程中,也会不断予以考虑的吧。(过传忠)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