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医些事 > 正文

国内首家近视儿童AI生成式病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效率、体验再升级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左妍     2024-09-09 19:21 | |

图说:近视儿童AI生成式病历

面对暑期就诊高峰期间病历撰写对医生资源的大量占用,以及由此导致的诊疗效率下降和患者体验受损问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率先推出了一项开创性解决方案——AI生成式病历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了先进的大模型技术、智能语音识别与深度学习算法,特别是在“儿童屈光不正”领域,依托海量数据积累,实现了病历撰写的智能化飞跃。

图说:大模型可以通过处理多模态医疗数据实现丰富的病历信息产生

该项目深度整合眼视光学知识体系与AI技术,建立眼视光专业术语库,通过训练模型对海量病历数据、眼视光学学科文献以及病种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学习,结合上海市病历质控标准,并对模型训练效果进行体系评价和反复微调,最终成功模拟了眼科医学专家的专业思维与诊疗流程的AI模型,能够准确理解和处理特定的医学术语,如眼部屈光常见症状等,生成符合专科要求的高质量病历文档,显著提升了屈光专科病历智能化水平,成功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专科建设,实现医生问诊过程的无缝对接。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只需专注于与患者的沟通,系统后台即可完成语音识别、关键词抓取、语义理解及病历生成的全过程,极大地简化传统手写或手工录入的复杂流程,使医生得以全身心投入患者诊疗,增强了医患互动,同时确保了病历的准确完整。这一革新已显著提高了诊疗效率与患者满意度。

图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在诊室试用生成式电子病历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号召,探索实施“电子病历综合下沉模式”。通过与上海市20余家社区医院的紧密合作,医院开放线上线下的数字通道,推动生成式病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此举旨在以顶级五官专科的知识资源为支撑,为下端医疗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指导,促进病历的共享与精准转诊,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医联体网络,确保患者能够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间获得连续、优质的医疗服务。

图说:周行涛院长指导医院屈光专科团队进行语料采集分析工作

面对未来,将全力拥抱AI探索专科医疗领域的多场景应用与发展,医院将持续优化算法,扩大应用范围,致力于提升系统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以应对更多临床场景的挑战。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