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黄音:奶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黄音     编辑:王瑜明     2024-09-10 10:56 | |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教育人生的写照。

于漪和孙女黄音,摄于2023年

谈起于漪的教育格言,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它是于漪教育人生的写照。每每想起这句话,眼前就浮现出她在教育之路上“小跑前进”的身影,感受到教育生命力量的涌动,自己的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

95岁的于漪,她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7月的一天,一大早起床后,她就开始反复阅读杨浦区全体教师写给她的一封信,随后提笔回信,一写就是整整8页纸。在信中,她道出心声:虽已鲐背之年,还要像你们一样,蓬勃向上,壮怀激烈,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高标,以历史师道文化的厚重和时代创新活力的特征自勉自励,努力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生。下午,应电视台采访要求,对11个访谈提纲一一“备课”,查找资料。傍晚,阅读8种报纸、刊物,摘抄学习。

“选择了做教师,就是选择了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伟大事业。”心中有明灯一盏,便能照亮前行之路。在于漪的自我认知里,始终称自己是一名“草根教师”,但她也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

“大”的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人”。什么是天?为党培养人成长、成人、成才就是教师的天。什么是地?饱含深情地扎根在中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土壤之中,把每一件事做实做好。“大”的中间是一横,像张开的两个手臂,拥抱每一个孩子、拥抱教育事业、拥抱时代、拥抱祖国、拥抱世界。这就是身为教师的使命担当,身为教师的生命境界。

有人说:能力成就了名师,但要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就得有探索行业共同课题、时代难题的责任与担当。73年的教育人生,教育的理想牵动着于漪的精神世界,教育的价值信念、教师的归属意识、教育深层次的规律,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追问中愈发清晰。“教师的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光明之心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感染着身边的教育工作者。

于漪老师灯下备课,摄于1978年

在2024年的上海书展上,有几位老师自发寻找起书展中的“于漪老师”。于漪主编的《基础教育教师学》“新鲜出炉”,这本书探究了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与规律,勾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沃土,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的理想形象。《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一书的首发式在2023年书展上举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当时谈起编写初衷,力争立正传、立大传,同时还要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人民教育家”是如何炼成的?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手捧《于漪传》,在书中探求问题的答案。每每翻阅这本书,都能感受到在教育奋进的路上,于漪老师与我们同行。

当然,还有《于漪全集(修订版)》。2018年,《于漪全集》首发,它是基础教育特级教师的首部全集。2023年,《于漪全集(修订版)》首发。在首发式上,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动情地说:“一般的全集每逢十年才做修订,但从2018年到2023年,于漪老师又撰写了100多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所以修订工作大大提前。”全集修订版共600多万字,这是于漪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在文稿纸上“码”出来的,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最朴素、最真实的呈现。

教师写作绝非舞文弄墨,在文字技巧上着力。于漪认为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育写作是有灵魂的,人的生命、情的灵犀、事的原委、物的形塑,无不灵动地蕴含其中,纵向思接千载,横向视通万里,把育人之道放在其中琢磨,别有一番滋味,更有新的洞天。“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皆因对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沧海自浅情自深”,故而情动而辞发,或而潺潺淙淙,或而涛涛滚滚,织成教育生命交响曲,评析、激励、反思、自强,立体、多维,增添教育实践的光亮。

“一辈子做教师”,是坚守。三尺讲台一生情,再高的山、再远的路,无论多么崎岖坎坷,也要以万米赛跑的韧劲与勇毅攻克难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超越。教师的字典里没有一个“够”字,她始终本着一以贯之的探索精神和惟真惟实的治学态度,自我超越。

于漪曾动情地说过“如果逝去的岁月可以像飞去的燕子重新归来,青春的年华可以再次度过,那么,我将依然选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永恒的事业。”如果时光回溯,在人生的站台上,停靠着开往未来的列车,她依旧会踏上名为“教师”的那一辆,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教育生命依旧会闪放光芒。

(本文作者黄音为于漪教育教学思想宣讲团成员、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老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