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刘洪来 采访对象供图
“夙兴夜寐未曾闲,青丝华发不觉倦。滴汗成雨润万物,育得桃李香满园。”华理化工学院庞哲元同学在2019年就入选了“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师从刘洪来教授,而今即将博士毕业的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以诗传情、感念师恩。
诗中所言,正是刘洪来自1985年留校任教以来的真实写照:热心教学一丝不苟,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学术研究与时俱进,特色方向不断创新;匠心打造“硬核”团队,专业建设全面开花……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满头,刘洪来始终深耕在教学科研一线,将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并于日前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刘洪来长期从事本科“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这门理论逻辑性极强的课程被不少学生视为“魔鬼”。但他却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能力培育相融合,做到了教学方法适当、结构合理、内容适度,特别是还结合自己在分子热力学和界面科学方面的前沿成果与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复杂现象的理论分析以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忍不住地喜欢上了这门课。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刘洪来开设了“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流体相平衡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和“高等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在号称华理化工学院“最难的课程”——“高等化工热力学”的课堂上,刘洪来改变以往以公式推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公式穿插在具体的工程实例中,让学生在应用中记忆公式。他还穿插讲述这些模型创建者的轶事,不仅增加课堂趣味,还让学生了解了前人的科研思路。
刘洪来长期从事界面科学和热力学研究,在复杂流体的分子热力学和界面现象的流体密度泛函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化工热力学的研究史上写下了属于华理科研团队的浓重一笔:建立了高分子系统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和液液平衡的计算机模拟新方法,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出现代分子热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基于缔合统计理论的复杂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获2011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聚合物刷的Pickering界面催化体系构建与热力学机制,获2022年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二等奖。
“物理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温暖、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在我的学习、工作和成长过程中,前辈老师们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和支持,至今这些记忆仍时常浮现在眼前,激励我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刘洪来说。
有这样一件事,刘洪来每每提起都感动不已:在正式承担“物理化学”讲课任务时,前人黑恩成老师把几十年积累的资料包括PPT全部送给了自己作参考。“正是这样的传帮带,培养了我们对待教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也把竭尽全力培养年轻老师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这份传承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一份情怀与担当。接过这根“接力棒”,刘洪来对于课题组的青年教师,更是将“绝活”倾囊相授。“刘老师不仅在我博士期间指导我做科研,还在我留校任教之后教我指导学生做科研。”华理化工学院的练成教授说道。从本科到攻读博士,再到留校任教,他在刘洪来的带教下,完成了从一名懵懂学生到优秀教师的蜕变。
刘洪来深知,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为此,他一直主动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团队锤炼“硬核”本领,为学院专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担任物理化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期间,刘洪来带领教师从教学改革和前沿科学研究两方面入手,将“物理化学”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物理化学教研室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上海市“教育先锋号”、国家级教学团队等荣誉。2018年,由他领衔的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教师团队获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回望在华理学习工作40多年的历程,刘洪来常常庆幸自己加入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未来将继续身体力行地在各项工作中传承前辈们的华理品格。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