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第医线 > 正文

老年患者每天服药一大把,药师为你“做减法”|第医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左妍     2024-09-25 09:26 | |

  数据显示,我国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组合最为常见,且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多重用药情况非常普遍,不可避免。

  “多药联合治疗可能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部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今天是世界药师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药师吕迁洲教授告诉记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率高达70.8%,每天平均服用药物数量达8.6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9%。如何做到既发挥药物疗效又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是药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老人疾病多服药多

  “我爸爸每天要吃那么多药,简直比吃的饭还多,光吃药就吃饱了!您帮他看看,哪些是可以不吃的?”80岁的汪老伯在儿子的陪同下走进中山医院药学门诊,从口袋里掏出自己每日的服药“清单”递给药师看。上面写着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骨质疏松、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药物,有些还用红笔标注出来。汪老伯退休前是老师,他对自己身体很重视,严格按医嘱服药,加上中成药和保健品,每天服药达11种。

  最近几天,天气转凉,汪老伯胃口不好,有些腹泻,消化科医生又开了胃药,致使他每天服药种类又增加。汪老伯的儿子查询到了中山医院药学门诊,就带父亲前来评估。药师根据汪老伯的身体状况,帮他优化药物处方,保留主要药物,撤掉了非必要辅助性药物,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将需服药物减到6种。

  “多重用药通常是指患者同时服用5种及以上的药物,像汪老伯这样的患者很典型,需要警惕多病共存服用多种药物引发问题。”吕迁洲表示,老年人辗转多个科室看病,收到一堆处方,他们的依从性很好,甚至还有老人迷信吃药,擅自给自己“加药”,实际上,单一药物本来就可能出现风险,多重用药风险就更多。比方说,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就有不少药物“克星”,要是服用不当,有可能影响抗凝活性,导致出血或血栓风险。以心血管疾病为例,不少患者要同时服用吃好几种,现在有新的复合制剂,可以将两种经典的降脂成分合二为一。

  药物重整为患者“做减法”

  多重用药的问题,靠老人自己很难解决。“针对老年患者慢病共存、多重用药的现状,临床药师必须站在第一线,通过药物重整服务,为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用药数量。”吕迁洲表示,一般人对药学知晓度很低,大多以为药师就是在药房发药的人。实际上,药师在临床查房、会诊和药物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充分知晓患者病情的前提下,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监测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教育。同时,药师也具有处方审核权,识别潜在的用药风险或错误,减少老年患者的药源性损害。在发药窗口,都会有一个“药物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相关服务。

  针对有药物重整需求的患者,许多医院开设了专门的药学门诊,收集患者完整的用药史,多学科合作实施药物重整,可以提前识别并解决用药不一致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药疗偏差。吕迁洲认为,多病共存、多药共治的患者最好能来一趟药学门诊,让专家看看是否需要药物重整。

  老年人用药尽量精简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原则?要做到尽量精简,用药目的是治疗疾病,若没有健康问题,不推荐随意服用“保健药品”或预防用药;定期去医院就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更要及时就医;坚持遵医嘱服药,不要听其他人说什么药好就自行应用。

  除了调整药物种类,服药的时间和方法也很有讲究。主要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例如,有些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应在饭后服用;有些药物要空腹服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患者要注意按医生建议或药品说明书服用。

  临床上,老年人用药也有很多误区。首先是“乱投医”,容易轻信营销广告、祖传秘方。其次是随意使用“万能药”,有点头疼脑热、身体不适,习惯先吃维生素和抗生素;偶尔咳嗽感冒,就给自己“下猛药”,一下吃好几种感冒药,完全忘了“是药三分毒”。

图说:吕迁洲教授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健康素养不高的患者,通常不会质疑用药,也不会看说明书,除了吃从医院配的药,还容易受亲朋好友、营销广告的影响,买回一堆根本不需要的保健品。”吕迁洲谈道,追求“健康老龄化”,并非老了不生病,而是在不同年龄段患多种疾病时,同样能够让机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现有功能。因此,全社会一起来帮助老年人群提升健康素养尤为重要。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海报设计  何迪 叶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