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钩沉,畅谈,热烈而深切。
今年三月的一个下午,去六院配药。忽见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骑车从眼前掠过。几步开外,恰有个公交站,上下车人多,挡住了自行车的去路,这才让我有机会看清楚。是他!我的小学同学孔强新!于是扯开嗓子大呼其名。一连三嗓子,直喊得他和周围人都回了头。
两人相认,格外惊喜热络,夕照中,笑说除了白头银发,彼此变化都不大,还认得出!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同好文学的两人也曾在上师大一起聆听过《楚辞》《诗经》,至今也已四十余年未见了。
巧遇后,互留了微信,偶尔简短问候,你好我好,五一快乐,不再多话;某次转了自己有感而发写的几篇文章,不料,长期为媒体撰稿的老同学认为“有些文采”,还“尚有诗意”,鼓励我投稿,之后便频频转发来夜光杯数字版上的文章,供我学习。我眼睛不好,又不擅手机和网络,字大的文章看了,字小的,只能先搁着。
转眼又从春到夏。7月5日,他又发我五篇夜光杯文章。因字小,粗略浏览便作罢了,心想:只有买个放大镜再来看了。到了8月,放大镜寄到了,心喜。8月7日晚,手持放大镜看那些没看的文章。就从7月5日起吧。
镜片下刚一划到《丁丁和张》一文的题目,那左边的署名“曲玉萍”三字跳入眼帘,令我无比惊诧!那不是我32年前在南模中学教过的学生吗?!心中立马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跑跳出来:一头齐耳短发,姿态调皮,双眸灵动,淘气地笑视我。似乎在说:“你敢认我吗?”嗨!
阵阵欣喜再次袭上心头时,我已不禁泪湿双目。要知道,对于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是永远的挂念。阔别32载,不期在夜光杯的版面上神遇了!
为了谨慎,反复品读其文章。无论是简明的叙事风格,错落的句式配置,富蕴的语言张力,多层面的主题揭示,还是熟稔的时空转换等等,均能见着她中学时代的作文雏形。形似与神似不打一处来。要知道她作文很有些天赋,常作为范文张贴出来。老师我实在熟悉不过了!
于是不顾夜深,联系孔同学喜告奇遇学生事,心想:说不定撰稿人互相能认识呢。不料他遗憾地否定了。
在《丁丁与张》中,埃尔热为了寻找张,问遍了整个布鲁塞尔,而我为了寻找该文作者,只好又借助放大镜重新在电子版上四下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最顶端发现细若蚊足的字样,是编辑邮箱!我没有电子邮箱,情急之下只能求助女儿。她说这个名字全国有成千上万,不可能是的。但第二天还是心疼我,帮着通过公众号发了寻找曲玉萍同学的求助信。与此同时,这封信也经众多南模老教师帮忙,辗转向南模校友会发出了求助。在多方努力下,最终找到了7月5日夜光杯上的作者曲玉萍女士!她确实就是我当年的学生!她远在英国,隔着大半个地球,八小时时差,我们连线热聊了一个多小时。她还邀我加入那一届的班级群,等我好不容易研究出来怎么进群后,群里顿时就炸了!回忆,钩沉,畅谈,热烈而深切。
今年从春到秋,我在街头邂逅了40多年未曾谋面的小学同学,而他转发的夜光杯,又让我神遇了32年未见的学生们。新民晚报,上海人喜欢叫它“夜报”。不夸张地说,当年差不多户户都订,影响力之大,妇孺皆知,无人不晓。我做老师时,学生的剪报本收上来,几乎都是晚报文章,夜光杯尤甚。谁能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因它而再次重逢呢?(叶华祥)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