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由工作人员送到每位老人手上
中环逸仙敬老院 徐程 摄
以自己感到舒服的方式,享受晚年,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礼物——张志芳
1951年出生于上海,4年前入住中环逸仙敬老院。曾悉心照料瘫痪的母亲五年,深感养老不易。现如今享受着敬老院安逸生活的她,感叹养老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感激时代给予的礼物。
今年是73岁的张志芳住进中环逸仙敬老院的第四个年头。这里,是她晚年生活的港湾,也是她人生新阶段的起点。当年身边的好友曾对她不到70就进养老院的选择感到讶异,如今她却说:“后悔没有早点住进来。”
无论到哪里,张志芳总是自带人气,在敬老院里她也特别受欢迎。她的故事还要从17年前说起。那一年,她刚刚下岗,年富力强,是一位精力充沛的中年妇女。一次偶然,她的母亲因房颤引发脑梗,瘫痪在床,丧失自理能力。
和现在相比,那时医疗条件有限、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照顾一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意味着无尽的辛劳与牺牲。随着年岁渐长,张志芳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病症,高血压、糖尿病、腰椎痛、肠梗阻……“我们也想过送母亲进护理院,但自尊心颇强的老人无论如何都不接受。”家里一提到护理院、养老院等字眼老人就“应激”,愤愤道:你们是不是不想管我了。
“我们也找过保姆和钟点工。可是保姆照顾得马马虎虎,逢年过节要回家,还总是各种暗示要涨工资,还不如我们自己尽心尽力。”
这样的日子,张志芳一过就是五年。五年里,她用自己的点滴付出诠释了“孝”的真谛。
时代变迁 带来养老新观念
等送走老母亲,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张志芳也从那个坚韧不拔的中年妇女,变成了需要被照顾的老人。“以前的老想法,过时了。”张志芳说:“我们的上一代就算家再小也不能把老人送养老院。可现在不同了,儿女工作忙,孩子们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入住之前,我来考察过,选养老院,软件比硬件重要。”张志芳所谓的软件指的是养老院的护理和服务,“因为自己照料过老人,我尤其注意观察这里的护工如何为老人喂饭、擦洗,以及房间里有没有异味。是不是用心,一眼就能看出来。”
张志芳所居住的7楼三人间,是专为行动能够自理的老人安排的。20多平方米的朝南三人间,同住的“室友”有比她年长十多岁的,也有小她十多岁的。大家都和和气气,相处得很融洽。今年房间里还安装了新空调和大电视机。
多种慢性病缠身,张志芳平时最在意的是自己配药、吃药的问题。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家人会定期把她接去医院做完善的检查,配足一段时间里所需的所有药品。敬老院也有自己的专属医务室,满足老人们日常基础用药需求,偶尔急需配药也可以请护工“跑腿”。
选自己喜欢的养老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一对夫妻要照顾多位老人,一旦老人丧失自理能力,就容易造成‘全家失衡’的局面。”中环逸仙敬老院副院长王新说,随着老龄化加剧,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随着年轻一代对养老的认识更加开放和包容,他们尊重父母的意愿,支持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养老,近年来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王新说,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不断加大,养老机构发展日益完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模式并存,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从传统的“养儿防老”到如今“多元化养老”,从对家庭养老的依赖到接受社会化的养老服务,这一转变背后,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我觉得,现在的老年人很幸福。”张志芳笑着说,“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以自己感到舒服的方式,享受晚年。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礼物。”
本报记者 解敏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