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财经 > 正文

新富人群理财难以规避“追涨杀跌”,交大高金教授:提升有关长期投资、多元配置的金融素养势在必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硕     作者:杨硕     编辑:杨硕     2024-10-24 19:28 | |

新民晚报讯(记者杨硕)昨天,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与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联合发布第八年度的《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以下简称《指数》)。

新富人群是指年收入在12.5万至100万元之间、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的人群。该指数旨在动态追踪这一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力的群体不断变化的投资行为和财富健康。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在发布会的致辞中强调:“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动能和结构正经历重要转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新富人群是拉动内需和消费的中坚力量,我们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新富人群恰恰就是中等收入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财富管理行为和财富健康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报告研究团队已经连续八年关注这个群体,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土视角,体现了严谨、持续的研究态度。而这项研究和《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一起共同构成了高金和嘉信理财合作分析居民财富管理状况的两个重要支点,通过从不同角度跟踪分析中国居民金融行为的变化,为各方协同、不断助力居民金融素养和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面对市场波动,新富人群愈发专注于获取短期收益。高达71.5%的受访者公募基金持仓时间在一年之内,有39.5%持仓时间不超过6个月,所有样本的平均持仓时间仅为1.14年。在短期视角的驱动下,新富人群也难以规避“追涨杀跌”的行为——63.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获得浮盈后加仓,43.6%会在亏损时“割肉”离场。

《指数》指出,基金持仓时间不足一年的短期投资者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认知和他们实际的金融素养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高达70.1%的短期投资者对自己的理财能力表示满意,这一数据在持仓时间超过一年的长期投资者中仅为58.6%。短期投资者最满意自己的市场分析能力,而长期投资者最满意的则是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然而,短期投资者“金融素养三问”全对的比例仅为15.5%,显著低于长期投资者的43.1%,表明投资者仍需着力通过提升金融素养,以践行更理性的投资行为。

“长期财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投资者坚持长期主义、穿越经济周期,而在市场波动期怠于规划、追逐短期收益则可能会在未来造成财务安全隐患。即使在波动性加剧的情况下,分散配置资产也能带来相对稳健的收益,帮助投资者更平稳地度过短期震荡。因此,提升有关长期投资、多元配置的金融素养势在必行。”高金教授吴飞在解读报告发现时谈到,“各类金融服务和教育机构应就新富人群在财富管理中面临的难点痛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教育,陪伴新富家庭不断走向财富健康。”

今年,新富人群在养老规划方面表现更为积极,拥有养老规划的受访者比例较去年上涨了6.4个百分点,达到47.4%。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养老规划的比例最高,为58.3%。

调研显示,拥有养老规划的人群对未来的设想更加清晰,养老准备的执行力更强,这有助于提升长期财富信心和满意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富人群对于养老财务目标的认识仍有待提升和细化,否则可能会在长期造成财务准备不足的隐患。在历年的调研中,受访者为自己设定的实现养老目标所需时间已连续五年缩短,今年平均为8.99年,远低于行业普遍认知。这一趋势在距离退休年限最长的18-24岁人群中最为明显,从去年的12.77年锐减到今年的7.98年。在与养老规划相关的各项投顾服务中,新富人群需求最高的服务内容也是“帮助自己评估退休后所需的养老资金”。

嘉信理财(上海)总经理Thomas Pixley在现场表示:“今年的《指数》发现再度凸显了长期财务规划和全方位财富管理对新富人群财富健康的重要意义,也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金融服务机构应当从投资者的人生目标和家庭需求出发,在从资产到负债端的方方面面为新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引导他们通过专注实现长期目标来平稳度过不可避免的市场波动。”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