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使得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设的“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MDT)门诊”为这部分患者的治愈带来希望。
今年,72岁的王先生(化名)因连续两月大便次数增多且质地变稀,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肠镜检查结果显示为浸润性腺癌。在家人陪伴下,王先生近日慕名来到中山医院寻求进一步的诊治。
经过进一步检查,接诊的肿瘤内科医生发现王先生的直肠上段的恶性肿瘤已发生淋巴结和肝脏转移。更令人担忧的是,冠脉CT显示王先生的冠状动脉有多处狭窄,最严重处超过90%,诊断其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此外,王先生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针对王先生的病情,医生随即联系了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门诊专家共同会诊。
心内科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程蕾蕾教授指出,王先生因严重心衰无法承受结直肠癌手术。然而,其肠癌原发病灶存在出血问题,若先行冠脉介入手术则需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经充分讨论,专家们决定“步步为营,双管齐下”,先用抗肿瘤药物控制肿瘤的发展,同时予以心脏病药物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为冠脉重建争取时机,最后再考虑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
经过2周期的靶向联合化疗的抗肿瘤治疗,王先生的消化道症状缓解、原发灶出血得到控制。随后,他成功接受了药物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完成了冠心病治疗。复查显示其心功能显著改善,接近正常人水平。同时,王先生的结直肠肿瘤及转移病灶也有了明显缩小。在完成7周期抗肿瘤治疗后,专家们为王先生顺利施行了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至此,这道“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难题被专家团队们抽丝剥茧地化解了。
目前王先生正在接受术后抗肿瘤治疗,待肝脏病灶进一步控制后将进行肝转移灶手术,力争将肿瘤“赶尽杀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MDT)门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指导,程蕾蕾教授牵头,于2018年4月设立。这是华东地区第一个肿瘤心脏病领域的MDT门诊,也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肿瘤心脏病临床诊疗中心之一,荣获2022年上海市多学科门诊建设“示范案例奖”。目前,该门诊每年接诊病例数约为700例。
通讯员 张欣迪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