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人民城市·五周年 | 街头挑战①:跟市民一起打出租、坐公交、乘地铁!日常出行,上海老百姓pick哪一个?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董怡虹,潘碧云,张剑     编辑:韦嘉维     2024-10-29 11:59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日常出行,你更习惯选择哪种方式?

  正值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新民晚报首次以“街头挑战”的形式随机采访、跟拍市民,让对方带着记者和镜头一起上路,讲讲平日常坐的交通工具,聊聊这几年出行方面的点滴变化。

  打出租,体验北横通道的便利

  本期挑战以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为始发点。采访没多久,我们就遇到了第一位愿意接下挑战的市民——陈女士从杨浦滨江出发去华东政法大学,她平时习惯自驾或者打的。

  “现在叫车很方便,可以扬招,也可以在手机上下单。”陈女士拿出手机上的订单展示,“比如滨江的这边没有停车区域,那我在手机上能选取最近的停车点位,司机和我都很方便。”

  一坐上车,陈女士就针对挑战内容谈起了亲身感受。“我上班在青浦,像嘉闵高架和崧泽高架都修得很好,尤其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道路又宽又漂亮。”她认为越来越多高架路快速路的通车,给自驾的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当然,车内对于这个内容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司机师傅了。他拿正在经过的北横通道举例,“8月通道东段开通运营,往长宁还有虹桥方向的路程明显缩短了,乘客和司机一下子都能节约许多时间。”

  据了解,这五年来上海骨干道路网络和越江跨河通道不断完善。除了北横通道,G1503沿江通道浦西段、S3公路主线、江浦路隧道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通车。

  坐公交,百年20路城市观光线

  成功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立即寻找起下一位市民。在华政门口,恰好是百年公交20路的终点站,家住万航渡路的胡先生要去外滩逛逛,听闻本期挑战后欣然接受,说要做一回“20路观光车导游”。

  “为什么说20路是百年公交?”66岁的胡先生介绍起了历史,“1908年上海首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当时是从静安寺到外滩,这条线路就是20路的前身。”

  至于把20路比作城市观光线,他指着窗外开始一一列举起来,“永不拓宽的愚园路,金碧辉煌的静安寺,顶顶有名的南京路,沿途经过的上海展览中心、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等等都是城市地标。”

  胡先生觉得,20路保留了无轨电车标志性的两根“辫子”以及熟悉的“叮叮当当”声,让市民和游客在乘坐公交时能有怀旧的体验,“对于老人来说,因为不赶时间,坐着公交车到处逛逛很惬意。”

  其实除了20路,还有15路和23路同样拥有近百年历史。目前上海共调整保留了6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15路、19路、20路、23路、24路,每条线路都途经4处以上历史风貌区和旅游景点,公交线路在将人们接来送往的同时,串联起了这座城市的风景与历史。

  乘地铁,跨城通勤的最佳选择

  一路边看边聊,转眼便到了汉口路,告别胡先生,我们继续发布挑战。

  第三位热心市民是每日往返于昆山与上海市区的陈先生,他带着大家来了一趟跨城通勤之旅。“最近的一站是南京东路,我们的路线是2号线换11号线,到花桥大概要一个多小时。”陈先生分享起地铁通勤心得,“每天从花桥来上海上班的人首选就是地铁,所以上了11号线过了安亭站可能才有位子。”

  提到选择地铁的理由,他总结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价格便宜,“过去开车的话油费加过路费差不多每天要花100元,坐地铁就7元,性价比摆在这里。”他表示第二个优点是“时间上好把握”,对于打工人来说能够准时上班,准点回家至关重要,地铁是这个需求的最优解。

  作为公共交通的主力,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全网20条线路,总长831公里,中心城区列车最小运行间隔2分30秒,日均运送乘客超1000万人次。正如陈先生所言,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无疑是百姓通勤的最佳选择。

  到达花桥站后,陈先生带领大家通过上海11号线与苏州11号线之间的无感换乘通道,再往苏州坐3站他就可以到家了。通过三位市民的接力,我们也在他们挑战过程中感受到交通出行中切切实实的变化。

  你是青睐随叫随到的出租车,还是便宜实惠的公交车,或是准点快捷的地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公共交通发展看人民城市变迁,本期挑战你会如何“接招”?

  新民晚报记者:董怡虹 潘碧云 张剑

  海报:蒋玉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