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孙小方:经典沙美和怀旧老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小方     编辑:王瑜明     2024-10-31 15:56 | |

城市在不断地往前走,需要经典的青春不老,这经典说的是建筑,说的也是老王。

那天,和老王去外滩源走走,喝喝咖啡,看看上海新景。他是个老派男人,咖啡喝手冲,音乐听鲍勃·迪伦,有点古板,古板到甚至连数字音乐都拒绝,只接受黑胶。

小时候,就住在苏州河四川路桥边。以前的那栋老楼已经拆了,取而代之是一家豪华酒店。他搬到了浦东,新家在五楼,阳台上往东面眺望,能看到一大片绿油油的农田。好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愿回到旧居处。别人不懂,觉得他矫情,我却理解。因为我曾经在他旧居住过。小屋是有点逼仄,可静下心来,听着窗外货船划开波浪的声音,会觉得世界就在脚下。对了,还有海关钟声,悠悠地传来,偶尔还有轮船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唱着抒情夜曲的老上海。

我懂他。生于斯长于斯,他心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好梦,不想回故地,是怕好梦易旧。

这次,倒是他特地约我,去四川路北京路路口的沙美大楼走走。我很好奇,问为什么特地选这里?老王答曰,小时候放学天天从大楼前经过,最近看到很多沙美大楼改建后亮相的消息,很想去看看。于是,就有了这次的约定。沙美大楼,始建于1921年,是上海折衷主义建筑的经典代表。所谓折衷主义,可以理解为博采众长自出机杼的一种美学风格,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沙美大楼的建筑本体上,看到很多传统建筑风格的混搭。像巴洛克式的庭柱和装饰主义的门廊,在沙美大楼身上可以和谐共存,进而产生了新的审美风情。要说,这种“折衷出新”的风格,还颇能代表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气质。

老王和我毕竟不是建筑家,我是普通游客,他却像个老“业主”,恨不得拿着放大镜,一张张定格审视。到大楼门口,有一道弧形墙面,相对气派的大楼,这门厅显得特别窄小。老王却说,以前就是这样,真正的华丽一定要低调。他特意摸了摸门墙说,真是修旧如初,门墙用的居然还是以前的水洗石,摸上去微微扎手的感觉和小时候一模一样。经过转门,到了室内。一侧,是一家正在营业的咖啡店,另一侧则是展厅。地上铺着质感上乘的木地板,排列有序,本身带着一种装饰美感。透过铁艺窗户透进室内的阳光,撒在地板上,让这片空间并不寂寞。展厅里还伫立着几根水泥庭柱,老王指着柱子顶上的巴洛克风格的装饰,说它和那些铁艺窗架,都还原汁原味。只是柱身不再雕饰,保留了水泥的质感。但这小小的改变,他倒觉得极好。这栋楼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是应该在精致里带上一点粗犷,多点新时代的审美元素。

如今,沙美大楼里有酒店、饭店等商家,顶楼也向公众开放。这里是一家酒吧,人们可以登上天台,眺望外滩建筑群。我和老王登上承载百年记忆的铁艺电梯,上到楼顶。日落时分,天台上已经有了不少游客。好多时尚的年轻人,在这等着落日西斜,争相拗着造型,拍照片录视频。本以为那么多人,如此嘈杂,会惊扰老王怀旧的梦,但看着他,面带笑意露出赞许的表情。我问老王,这么多年轻人来老房子打卡,你不觉得闹?老王哈哈一笑,过去真这么想,总觉得上海的美,是一种怀旧的情感。但现在看来,新新人类身上的朝气,让这老房子“活”了起来。

这么一说,我又懂了。老王的海上故梦,也在变。就像这沙美大楼,要保持它迷人的风貌,少不了经典的加持。上海在不断地往前走,需要经典的青春不老,这经典说的是建筑,说的也是老王。这不,老王已经在那拗造型,拉着我帮他打卡拍照了。(孙小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