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医视野 > 正文

从新产品到新模式,合力提升中国呼吸慢病防治水平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郜阳     2024-11-07 18:37 | |

图源/采访对象提供

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守护自由呼吸,共筑健康中国”GSK呼吸主题媒体沟通会在葛兰素史克(GSK)展台举行。GSK重点介绍了其从预防使用的疫苗,到治疗使用的吸入制剂、生物制剂、长效生物制剂的完整呼吸管线版图。在加速引进创新药物的同时,GSK还持续携手行业合作伙伴,与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大湾区真研院”)签订框架协议推进学术研究;长年支持幸福呼吸项目,助力实现院内院外患者全链路管理;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携手共同推动EOS相关呼吸疾病及共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共建,提升行业诊疗水平,满足广大中国患者治疗需求,为助力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GSK副总裁、GSK中国总经理余慧明表示:“GSK在未来5年将有20多款创新疫苗和药物在中国上市,其中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靶向人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新可来,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年年都有‘新身份’,在三年内快速获批并上市了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及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适应证;今年我们还成功递交了新可来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的注册申请,希望可以搭乘进博快车,尽早惠及中国患者。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研发重度哮喘的长效治疗方案,探索六个月注射一次的可能性,从而大幅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便捷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郑劲平教授表示,国家卫健委发文将慢阻肺病照护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层面上提高了对慢阻肺这一疾病的重视,也为慢阻肺病“早诊早治早干预”提供了机会。GSK在呼吸领域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包括一些药物的真实世界研究与大型队列研究等,其中COMPASS研究与呼研院主导的Tie-COPD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治疗领域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我们期待与GSK、国家呼吸中心以及其他行业伙伴一起携手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国慢阻肺,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

大湾区真研院蒋杰教授表示:“大湾区真研院坚持以‘学术引领方向,真研创造价值’为宗旨,围绕‘港澳药械通’政策,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相关研究,为政府、社会团体和药械企业提供高效、高质量的相关服务。此次合作我们希望能够助力中国哮喘疾病的整体规范治疗水平的推进。”

由GSK支持的“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开展7年来,在推动国家慢阻肺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建立专科医联体和远程医疗、提升基层慢阻肺诊治能力以及基层医生慢阻肺诊治水平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牛宏涛博士表示,幸福呼吸项目开展7年来已经构建了全国覆盖范围最广的慢阻肺病分级诊疗途径,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自由呼吸。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份、51个地市,项目也联动了将近5000家的医疗机构、11000名基层骨干参与其中。

今年4月,GSK宣布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嗜酸性粒细胞(EOS)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项目开展战略合作。近日,四川华西医院率先启动了EOS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项目,并借助本届进博会的舞台,向更多医院分享EOS华西模式相关经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镭教授表示,EOS增高与许多呼吸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哮喘、慢性鼻窦炎(NP)、成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等等。截至目前,华西模式共开展EOS门诊40次,其中首诊门诊20次,副高门诊20次;接待患者共计170人;EOS增高相关疾病患者共计106例。未来我们希望鼓励更多医院加入共建EOS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项目。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理事长雷娟表示:“作为一家专业化从事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科技服务机构,我们与GSK合作EOS相关性呼吸疾病及共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的初衷在于联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EOS相关呼吸疾病及共病诊疗中心的建设和开展,为EOS相关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实现2030年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增强慢性病防治能力的目标。”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