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医视野 > 正文

阴道微生态环境影响生育力,科学维护女性生殖健康

来源: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左妍     2024-11-08 06:46 | |

女性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0%的女性会发生生殖道感染。其中,阴道炎作为最常见的生殖健康问题之一,不仅影响女生阴道健康,更容易因为错误认知导致就医延迟,威胁无数女性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乳酸有益‘私’ 女性健康科普会”圆满举办。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阴道早期病变诊治中心主任医师隋龙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狄文教授就女性私处健康误区、阴道炎的诊断及治疗、维护阴道微生态平衡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助力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帮助更多女性畅享健康人生。

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由多个正常菌群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当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或外源病原体侵入,可导致炎症发生。隋龙教授解释道:“一般破坏微环境的常见原因包括个人生活习惯,清洁不到位的同房,自身免疫力较差,机体对病菌的整体抵抗能力下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药物,也可能抑制阴道内正常菌群生长。事实上,阴道炎与女性生活日常的点滴息息相关。例如,久坐、熬夜、卫生巾使用错误等,一系列让阴道微环境失衡的事都可能导致阴道炎。”

根据病原体不同,常见的阴道炎症有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也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俗称霉菌性阴道炎)和阴道毛滴虫病(TV, 也称滴虫阴道炎)等。当前,阴道炎仍是女性最常见的临床就诊原因之一,且呈复杂化、年轻化趋势。狄文教授介绍:“女性健康意识有所提升,但对于私处健康认知仍存在较多误区,不恰当的护理、忽视早期症状的现象仍常见。比如,许多女性认为频繁冲洗阴道能保持清洁,但实际上,阴道有自我清洁的功能,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微生态;还有广谱抗菌产品(如含有银离子的产品)虽然能快速杀菌,但同时也会杀死阴道内的有益菌,破坏菌群平衡,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感染的复发风险。”

当阴道微生态被破坏后,女性生殖健康受损会导致生育力下降。狄文教授表示:“阴道本身的环境被破坏后,会对精子活力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不育,将阴道炎这种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治愈之后,阴道环境恢复,可正常怀孕。另外,常见的阴道炎也会增加其他病原体感染机会,可能增加宫外孕风险,也可能影响胎膜,造成流产或早产。重点是维护阴道微生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

中国是复发性VVC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最新发布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国诊治指南(2024版)》指出:明确诊断后,按照治疗原则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抗真菌治疗的药物及疗程。隋龙教授强调:“单纯性VVC 以单疗程用药为主,常用药物有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等。重度VVC 以延长疗程为主,常用药物为克霉唑、咪康唑和氟康唑等,并外阴局部加用抗真菌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以改善症状。对于急性、重度、妊娠期以及慢性复发性VVC,克霉唑均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合理的给药方法和频率,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并且根据最新的指南建议,抗真菌治疗联合微生态制剂,推荐用于规范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VVC 患者。”

狄文教授介绍:“健康阴道的pH值通常在3.8至4.5之间,这种酸性环境有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维持阴道内的有益菌群。健康的阴道内,微生物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可伴有少量其他杂菌共生;乳酸杆菌功能正常、白细胞脂酶等阴性。并且,健康的阴道应无瘙痒、灼热、异味、疼痛或异常分泌物的症状,女性在日常生活和性行为中应无明显的阴道不适感。”

乳酸是阴道微生态的原住民,对于维持女性私处健康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在进博会上,凯妮汀乳酸抑菌凝胶全新发布,特含5%的乳酸和植物来源的糖原,乳酸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糖原则作为益生元,为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提供营养,帮助其繁殖。这种双效协同的设计能更好地平衡阴道微生态,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和定植。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