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新民艺评 > 正文

新民艺评|黄丽珈:《夜曲:失眠建筑群》,让我们在黑夜中看到五彩斑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黄丽珈     编辑:江妍     2024-11-08 12:57 | |

在一片片彩虹中,走进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看到了参加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西班牙拉法艾拉·卡拉斯科舞团在2023年,荣获西班牙国家舞蹈大奖的作品《夜曲:失眠建筑群》。在1小时10分钟之内,通过好几个小夜曲一样的舞蹈作品,仿佛看到五彩斑斓的黑夜。

黑夜是永恒的创作主题,电影,音乐,戏剧,绘画,诗歌都有丰富的作品。大幕一打开,全黑的舞台上仅有一束光,带着纱质感的灯光效果,让黑夜中辗转反侧的人如此醒目,脆弱中带有一丝丝的魅力,就好似一首迷人的小夜曲。小夜曲最初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窗前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它通常以爱情为主题,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既包括声乐作品,也包括器乐作品,两者都以深情和旋律的优美著称。在《夜曲》的舞台上,我们也充分看到了这两者的表演,虽然听不懂全部的西班牙语,但是寂寞,孤独这样的人类主题,在仅有的翻译中,在略有沙哑的女生歌颂中表现得特别充分。是爱人与爱人,也可能是爱人与黑夜。让每一个舞蹈和舞蹈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又有力量的链接。让我想起201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写过的作品《小夜曲》,其中的五个故事也都以音乐勾连。

舞团的灵魂人物是西班牙弗拉门戈艺术界的领军人物,拉法艾拉·卡拉斯科。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弗拉门戈舞的深刻理解,成为了弗拉门戈新锐编舞的变革者。她致力于在保持弗拉门戈完整性的同时,不断探索新概念。《夜曲:失眠建筑群》就是这样一部全女班的弗拉门戈舞剧,通过舞蹈、音乐和诗歌的融合,以语言与肢体诠释“黑夜”这一话题,展现出周遭静谧却又暗藏深意的夜晚。它挑战了人们对弗拉门戈的传统认知,展现了弗拉门戈的柔美与诗意。独舞,群舞,双人舞,她身穿非典型的黑色长裙,在8个身穿白色纱裙的女子中间,好像旁观者,又好像老师,又仿佛领舞,象征着自己在舞蹈中的思考和引领,在柔美中传递着力量。每一位舞者都在舞台上绽放着比自己的身形大上数倍的光芒,舞蹈的技巧和力量在这个舞台上美妙呈现。

传统的弗拉门戈舞,因其情感的强烈和超高舞蹈技艺而独树一帜。从快速的击脚到流畅优雅的手部和身体动作,舞者展现出对每一个动作的精确控制。它是吉普赛文化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的结合,融合了印度、犹太、阿拉伯,乃至于拜占庭的元素。不仅仅要求执行舞蹈动作,更是表达深厚情感的有力载体,如爱、快乐、悲伤和痛苦,需要卓越的技术掌握和特定的技能。舞者通过脚与地面的强烈联系以及手臂的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使用编排的手势传达深刻的意义,以身形表达更强大的舞台存在感,男性始终在这样的舞台上占据优势,在最近的普拉多美术馆新开幕的视频就可见一斑。但是《夜曲》一改人们对弗拉门戈“美飒狂沉”的传统印象,以非凡的创造力让弗拉门戈艺术在柔美与浪漫细腻的交织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塑,是优雅又有力量,甚至有一些芭蕾的工整之美。

弗拉门戈舞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击脚,舞者用脚有节奏地敲击地面,不仅标记音乐的节拍,还为表演增添了打击乐和动感的维度,让人认为是某一种踢踏舞。美国踢踏舞起源于美国,是爱尔兰民间舞蹈和非洲黑人舞蹈的结合。它强调节奏的复杂表达,追求自由轻松的形态。美国踢踏舞受非洲黑人文化影响,重心向下,放松随意,双脚大多左右分开站立,双手自由摆动,音乐以爵士乐为主。爱尔兰踢踏舞源于“宫廷舞蹈”,重心较高,挺拔向上,双脚大多保持前后站位,双手贴近身体,不许摆动,音乐以传统爱尔兰音乐为主。爱尔兰踢踏舞首先是一种爱尔兰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小腿的动作为主,手臂动作简洁,多为直线的运动,舞步充满了跳跃性,活泼而欢快。《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踢踏舞的代表作,以其规模庞大、气势磅礴而闻名。弗拉门戈流于西班牙民间,表现的是一种西班牙式的热情与奔放,意在表达舞者充满热情的灵魂以及民族精神。弗拉门戈舞蹈风格着重于内在的爆发力,脚步动作强烈并极具弹性,含有挑衅性的舞姿造型,强烈的节奏和复杂的脚尖、脚掌、脚跟击打地面。

我们的藏族舞蹈中也有穿着靴子的“踢踏舞”,多以顿踏为主,也是与民间音乐和藏族舞姿融为一体的一种流行舞蹈。还有不多见的从羌姆(寺庙跳神舞)中分流而演变出来的甘孜踢踏舞(堆谐)。它是宗教意识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藏族早期苯教的祭礼舞蹈。也是自成一体的民间舞,舞蹈跳跃性极强,活泼而欢快。

在大力振兴民族文化,发展民间艺术的今天,真的很希望能够在上海这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大舞台上,看到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绽放更美丽的姿态,展示更多多元文化的五彩斑斓。(黄丽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