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生活 > 正文

闻得到、听得见、会闪动,上海这个敦煌展已进入next level!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24-11-11 22:20 | |

外观如被风吹皱的沙丘,又如拱起的石窟,令人想起敦煌的自然景观。一座全新的专业美术馆“敦煌当代”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创谷落成,昨天的开幕首展“境象敦煌”并不是惯常所见的莫高窟一比一复制,而是开启了一场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先锋性实验。“标题中的‘境象’一词,原指诗歌中的心境与物像,在此则引申为现当代艺术家对于敦煌丰厚历史文化遗产的回应。”学术顾问巫鸿这样解释。

图说: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摄(下同)

敦煌当代美术馆外立面以云锦流动的韵律节奏,既呼应敦煌壁画中的美学元素,也为简洁的建筑造型带来丰富的变化。进入馆内,敏感的观众会隐约察觉到被一种似草非草似花非花的香味环绕。据介绍,那正是制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鲁雯的气味装置作品“鸣沙香山”,取材自天然香料“莫高窟叶”。鲁雯以藏经洞经卷所载的香方为线索,用敦煌本地香料复原古香,并通过熏香等方法,将香的无形附着在沙与落叶的有形之上。沙铺撒于展厅中的沙丘之上,香弥散于展厅中,却不见其形。鲁雯认为,“莫高窟秋的落叶,每片树叶有各自从春到冬的莫高窟故事,在沙漠里生长的植物自带傲骨香气”。美术馆方面透露,“我们将在展厅入口处留存一些莫高窟灵叶,增与每个公众开放日到馆参观的前十位观众。”

“境象敦煌”由历史、自然、再现和心象四部分构成,散落在不同收藏机构的《贝叶经》、北凉石塔、唐彩绘胡人牵驼图模印砖等珍贵的文物只是此次观展的索引。参展艺术家一部分是历史中的无名工匠和信徒,另一部分则是与我们同时代的当代艺术家。这些跨越时代和空间的创作在展厅中对视交谈,比如,陈芷豪和周真如以光影重新发现莫高窟腊八燃灯仪式的作品《一川星悬》,是基于俄国奥登堡探险队在1914年所绘的敦煌莫高窟崖面水彩渲染图,呈现了现代保护前的崖体情况,作品模拟莫高窟众多洞窟在节庆的夜间被灯火点亮的情境,以视觉化方式活化敦煌历史上动人的一幕。

摄影作品《一万年NO.1》有3米高、6米长,如此巨幅是将400余张照片拼合成一个完整的、看上去符合透视现实的图像。雅丹地貌在星河下经历沧桑巨变,面对作品,好像在聆听人和天空的对话。艺术家邵文欢告诉记者,在拼合的过程中,让上百个焦点、瞬间潜藏至一张画面中,如同“插叙”的方式,也运用了传统绘画的“游观”概念,人的观看带动各个凝固的时间层次,感受空间的倘徉,定格时空交汇。

在“心象”区域,丁乙的十示系列作品《十示 2018-2》受到了雅丹地貌的启发,石至莹以敦煌飞天为灵感的创作《伎乐天众3》,倪有鱼用失去造像的莲花底座重组而成的作品《浮屠》。这些创作与来自敦煌市博物馆的北凉石塔交相辉映,指向艺术家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与关照。

在个案研究项目中,艺术家杨振中前往敦煌参与艺术驻留项目,他将敦煌之“大”与日常生活之“小”并置,进行转化和再利用。展览中三件不同创作时期、语境和背景的作品,通过录像、声音和装置的形式赋予敦煌以更为直接和具体的现实意义,也展示了当代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思考和艺术探索。

“境象敦煌”是一种在时空联通中蔓延开来的“敦煌”,是一次实验,通过文物、古籍和当代创作的并置与对话,交织呼应,从而生成新的境与象。

敦煌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迎九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开放、合作、创造、交流的平台,跨越时代、地域、学科和行业的局限。上海国际大都市是交通、贸易、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汇之处,与繁盛时期的敦煌遥相辉映。今天敦煌当代落地杨浦,显得更加富有意义和前景广阔。”(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