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上,华东师范大学参赛的《中华文明史诗·篆刻百咏》获得一等奖。华东师大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美术学院张索教授、王方呈副教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图说:杜家航、程羽瑄在赛场答辩 华东师大供图(下同)
“中华文明史诗·篆刻百咏”创意团队杜家航、程羽瑄介绍,该项目以中华文明史诗为主题,从创世神话到新中国新时代,共计十大板块、一百个历史文化点,以一百枚篆刻作品来叙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不仅展现了篆刻艺术的精髓,更承载了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向观者呈现了一场跨越学科的对话,以一种“双螺旋”的结构,打开了中华文化的“超链接”,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完美交融。
创意团队由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43名研究生组成。创作期间,他们反复斟酌刻制的内容和边款,精选印章的风格与材质,历经数月的多次优化,在方寸间实现了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融合。在石头的侧面,作品独具匠心地以边款的形式对印面文字进行了深化解释,将历史的故事细腻展现出来。
图说:“中华文明史诗·篆刻百咏”创意团队在备赛中
杜家航是该团队队长、美术学院2022级研究生。他说:“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篆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进行文化‘科普’,以此唤起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一系列“篆刻百咏”实践中,同学们逐渐形成了“面向社会、服务定制、公益为本”的运作模式,衍生出了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文创产品和校本课程,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落地。未来,他们还将利用线上虚拟展厅对项目进行展示,运用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卢蓓蓉表示,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着力探寻卓越育人全新范式,构建突出创意思维、关键能力和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守正创新的复合型美术人才。学院还注重聚焦文化交流互鉴,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在美术教育、美术考古等领域参加国际学术对话,组织师生赴国外开展文化交流与考察。
据悉,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的。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