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我国制造业正向智能化转型发展,这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围绕着制造业发展等诸多议题,“2024影响力·时代”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该峰会由峰会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时代周报、时代财经APP、时代商学院承办,主题为“金融聚力 智造向新”。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波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制造业优势明显,规模大、门类全、体系完整。同时,传统制造业依然面临‘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的困扰,转型势在必行。”他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处于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交汇中心。在这一进程中,金融不能也不应缺席,要继续增强资金的有效供给,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孙波认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深化对制造业的理解,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制造业企业也同样要积极拥抱金融,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创新的中国金融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护卫舰”。他分析指出,和过往相比,中国企业“出海”存在三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更注重“抱团”,注重保持中国制造在海外产业链的完整性;更注重提升效益和防范风险,尤其是注重出海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注重维护品牌和履行当地社会责任。
他还表示,在中国企业加快“出海”的大环境下,中国金融要加速低碳转型,大力支持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物流的发展,与中国制造一起共建区域数字基础设施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加强国际低碳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和数字贸易制度性合作框架建设。
就中国企业布局海外市场,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慎峰在演讲时提出,要鼓励上市公司“出海”发展。他认为,企业出海可以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论是产品出海,还是产能出海抑或跨国并购,上市公司都可以在培育先进技术、资源市场份额方面取得进展。”张慎峰说。
张慎峰指出,要鼓励更多的长期耐心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此次峰会特别设置了主题为“金融赋能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圆桌讨论环节。
闻泰科技董秘高雨、晶科科技董秘常阳表示,得益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光伏行业出现了很多变化,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模式当前的发展,以及电站投资本身已逐渐获得银行机构的广泛认可。目前,长期险资也开始涉足电站投资这一领域。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中,REITs市场的构建正在积极推进,旨在将长期项目固定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这些成就既是企业自身积极的探索,也是制度建设成果的体现。
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各界共识。
东方中科副总经理兼董秘常虹认为,企业吸引优秀长期资本投入,关键在于要让价值投资者了解企业如何长期可持续发展,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自身的团队、创新能力等。企业也要具备真正能把自身业务做好的实际能力。“我们看到利用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其他隐性企业价值进行融资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常虹称。
对于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公募投资机构更倾向于从预期和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而非仅仅关注财务情况或滞后的指标。
中欧基金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认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是“做蛋糕”,而不是“切蛋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从二级市场板块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要求更高。从行业来看,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医药等行业创新性更突出,也更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宋巍巍说。
方正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郭彦辰也阐述了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他认为,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包括行业的发展阶段、公司的创新能力、以及管理团队的创新意识。“不同发展阶段对创新的要求不同,从导入期的多路径探索到加速发展期的明确路径,创新的确定性和能力要求随之增强。”郭彦辰表示,企业家、管理层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将创新融入产品和战略也十分关键。
江苏银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助理宋倩则站在银行机构的视角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多维资金需求。她认为,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债券资金和保险资金等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同样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金融机构之间的多方协作与共同努力。银行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需要通过各项综合服务,与保险、财富管理等其他金融服务相结合,共同助力企业的成长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