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日益便捷的今天,诈骗手段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近日,崇明警方成功阻止一起利用微信支付宝“收付款码切换”实施的诈骗案件,帮助商家守住了钱袋子。
11月14日晚饭时间,崇明建设镇民宿业主龚先生收到微信信息,一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龚先生以为是自己在朋友圈发的广告招揽来的新顾客,于是爽快通过。对方随后称要预订菜品,晚一点的时候由其弟到店自取。
龚先生很高兴,谈妥价格后一边安排厨师做菜,一边发了一个微信收款码过去,请对方先付款。令龚先生没想到的是,这时对方直接打来了微信视频电话,要求龚先生再拿一个手机出来,在视频里出示支付宝收款码,然后对方再扫码付钱。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看着见不着人的视频电话,龚先生产生了疑虑,明明已经将收款码发给了对方,却要做这些多余的步骤。怀疑归怀疑,收钱心切的龚先生还是继续配合对方操作,直至对方让他在镜头前调出收款码时,他的警惕性瞬间提高。
图说:诈骗犯与龚先生的聊天记录 崇明公安供图
担心之余,龚先生联系社区民警进行咨询。民警意识到这是一起诈骗警情,让他立刻关闭手机,等待上门核实。
民警上门后查看聊天记录,再进一步研究微信和支付宝的“收付款码”后,确认这是一起盗刷付款码类诈骗警情。民警告诉龚先生,骗子利用微信和支付宝调出“收款码”前先出现“付款码”的设置,让被害人在视频聊天中对着镜头操作,以此获取被害人的“付款码”,从而实施盗刷的目的。龚先生听完民警的讲解后一阵后怕,好在自己及时求助民警,才幸免被骗。
警方提示:在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之时,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潜藏的风险。面对此类新型诈骗,广大群众首先要做的是,严格管理个人的收款码和付款码,切勿随意分享;其次,务必为所有支付软件设置复杂支付密码,并关闭不必要的免密支付功能;此外,对于任何涉及资金交易的请求,都应保持高度警觉,尤其是当对方提出异常支付方式时,更应三思而后行。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通讯员 陈卫国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