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城生活 > 正文

汇聚九大领先企业资源和技术力量 上海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联合实训室揭牌成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任天宝     作者:任天宝     编辑:任天宝     2024-12-06 08:18 | |

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建设,12月5日,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联合实训室在宝山月浦揭牌成立。该实训室在国内首次汇聚了来自申沃客车、宁德时代、松芝空调、森鹏电子、盘毂动力、峰华人工智能、佩特来、斯佩尔、特来电等九大业内领先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力量,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方案。

高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图说:上海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联合实训室揭牌成立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

近年来,上海交通领域一直在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市公交领域的占比超过九成。新能源与公共交通深度融合,正逐步构建起一个绿色、高效的公共出行体系,为市民带来更加环保、便捷的出行体验。

市政府日前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加快推进城市公共领域用车全面新能源化,到2025年,公交、巡游出租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然而,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技能人才供给速度呈现较大的缺口,并在影响新技术的应用和效能的发挥。

以上海公交行业为例,全行业有汽车维修工近2500人,但拥有高级技师证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特别是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面对车辆故障,不少“老法师”望而却步。“如果车辆发生了故障,要等到厂家的售后技术人员前来维修,肯定需要较长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有公交企业负责人表示。

巴士培训中心作为培养上海公交人才的主要单位之一,中心总经理夏添坦言,新能源大客车其产业链涉及整车制造、电池生产、电机研发、充电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技术更新迭代又特别快,“如果我们跟不上产业的前沿技术,那么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在应用方面和实际需求肯定存在脱节。”

一站式培训促进融合创新

记者在联合实训室看到,此次申沃客车、宁德时代、松芝空调等九大企业均开辟了专属实训基地,涉及全车的技术诊断、电池、车载空调、驱动电机、制动系统、数字化驾驶舱、充电设备等。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让前来培训的人员“一站式”学习全产业链的新技术和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融汇贯通。

在申沃客车实训基地,放置了一套行业领先的维修技术测试台架,模拟了整车高压、低压、气路等控制系统,提供培训教学故障模拟功能。

图说:申沃客车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开设,不仅方便了公交行业从业人员的教学和应用,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和客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一起融合创新。”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悉,申沃售后服务技师工作室与久事公交技师团队近两年深入开展技术交流,围绕车辆性能优化、故障快速诊断与解决等核心议题开展技术攻关,近两年已经完成十多个项目。其中,延长低压蓄电池寿命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点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

“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联合实训室,齐聚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先企业,大家跨界协作,在同一个平台上拿出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开放共享,积极探索包括公交在内的新能源大客车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这样的创新实践值得探索。”揭牌仪式上,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李鹰表示。

图说:宁德时代实训基地

据李鹰介绍,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强力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为做好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上海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提供“上海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牵一发动全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布局、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他表示:“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要积极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带动作用,面向产业链上下游职工开展项目研发、技能培训,实现开放共享,提升全链条培训质效,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

新民晚报记者 任天宝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