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 | 满地金黄 人与自然共融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解敏     作者:解敏     编辑:梅璎迪     2024-12-12 18:49 | |

种楠 摄

解敏/文

秋冬交替,申城街头的银杏叶开启“满地金黄”模式,又到了一年一度打卡上海最美银杏树的季节。安亭古树公园里,编号为“上海0001号”的千年古银杏树被称为上海“树王”,它身披一袭金黄外衣,进入最为迷人的观赏期。目前上海全市共有8株千年古树,树种皆为银杏,它们无疑是这座城市珍贵的“绿色瑰宝”。

银杏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见证过岁月的变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银杏之美,不仅在于外在的绚烂,它还在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中暂停几秒钟,感受自然的变化。树木不仅是城市景观的装饰,更是城市生态不可或缺的支柱,它们打破了钢筋水泥的冰冷印象,赋予城市以勃勃生机。城市绿化的意义也远不止于增添绿色,还在于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纽带,恢复城市与自然的联系。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考验着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如何更巧妙地融入自然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布局,构建出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的自我恢复与调节能力,使得城市的呼吸与自然的韵律和四季的更迭相得益彰;使城市成为自然环境的延伸,而非与之对立。这样,居民在享受城市生活便捷的同时,才能体会到与自然亲近的魅力。

作为城市的主体,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通过植树造林、认养树木、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等方式,为城市增添一点绿。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行为,让绿色生活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同时,教育和引导下一代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也至关重要。只有让每个人都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和物理空间的紧张。而银杏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后依然生机勃勃。我们也应当以此为启示,当我们关注人的需求时,也应当多关注那些与城市共生的“生灵”,以不同的方式让它们“活”下来,让这些自然元素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自我生长”,让城市的发展不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展现出有活力、有内容、有灵魂的城市状态,才能为城市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秋日金黄,不仅是自然之美的展示,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醒,我们不仅作为旁观者在欣赏这份自然之美,更要成为守护者,让城市的每一次呼吸都充满自然的芬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