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微信 > 新民晚报-官微 > 正文

突然通知关停!沪上知名夜市动不动断电,如今彻底消失?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施雨 何迪     2024-12-24 09:57 | |

  最近搜索上海的玩法

  热度最高的就是“冬日市集”

  比起这个

  上海市民可能更爱“夜排档”

  去年夏天

  在浦星公路旁

  紧邻地铁8号线芦恒路的

  中欧街

  一座夜市尚未在网络出圈

  就已经人气满满

  和一些夜市“脏、乱、差”的情况相比

  这里既接地气,又整齐规范

  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

  今年7月份

  记者曾走访中欧街夜市

  其人气不减

  但美食等选择相对雷同

  然而

  最近记者再次走访

  发现这里

  一片黑灯瞎火

  “网红市集”何以成为“消失的市集”?

  “现在不是做市集的时候了,时机不对了。”曾经在沪上市集上月入10万的摊主刘伟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他从中欧街夜市退出,在市集旁的社区商业里租了一个小铺面。

  “其实早在夜市关停之前,我们就开始另找出路”,离开这个曾经让他在上海实现二次创业的市集,刘伟心里也百般滋味,“讲实话,这个还是让我们很多人在前两年经济困难,出路不多的情况下,赚到了比预料中多得多的钱。”

  曾经摊主月入10万

  后来一天赚几十元

  2023年,中欧街夜市几乎是沪上最火的几个头部市集,最多的时候达到200多个摊位,每天自发来打卡的市民也众多,场面非常热闹。

  “最初是附近的人们自发地来摆地摊,形成了一个临时商场,后来我们制作了统一的移动摊位,保证整个临时市场视觉上整齐、好看,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摊主看到这里的人多,大家喜欢逛,闻声而来,到这里摆摊,数量变得超出想象的多,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对整个市集的卫生、整体视觉效果、摊主的招募与维护等等作统一的管理,”在此前采访中,当时的中欧街商场相关负责人邵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摊主数量太多,有限的工作人员无法承担如此大的工作量,因此招募摊主等工作都交给了第三方的运营团队。

  这个第三方运营团队就是市集“主办方”,主办方的负责人经过了多次变更,文斌是其中之一。

  “因为我们想做一条能够品尝到全国不同特色风味的美食夜市,所以东北小吃、老上海特色、桂林花甲粉等等都欢迎入驻。”

  文斌需要做的不仅是对已有市集的运营,还要面向全上海、甚至全国招募摊主。

  刘伟就是其中之一,彼时他正在泰兴、舟山、东莞等地考察市集,在抖音上刷到中欧街夜市正在招募美食摊主,从视频里,他看到了这个市集上可以说是人潮涌动、摩肩擦踵……他果断拖着行李箱从东莞直奔上海,“从虹桥火车站过来,还没租房子,拖着行李箱我们就和主办方签了合同”。事实证明,这次刘师傅的果断决定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的确搭上了“集市经济”爆发式发展的船,也吃到了直播引流的红利。

  “2023年最火的时候,一天卖掉300份锅包肉,一个月能赚10万元;

  一年过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市集,大家的选择也变多了,不过有时候一天还是能卖掉100份,虽然赚得大概是去年的一半,但能赚到2万左右,已经满足;

  今年7月份,明显看到市集上的收入滑坡式下降,有时候一天赚100元,甚至隔壁的摊位,一天只进账几十元。”

  赚不到钱了,摊主自然也逐渐离开。

  到今年10月份

  中欧街夜市完全关停

  曾经热闹的摊位全都撤去

  一系列操作让市集“元气大伤”

  “关停并不是没有缘故的,主办方做了不少让摊主觉得元气大伤的事情。”

  多位曾经的中欧街夜市摊主告诉记者,这个夜市的选址本身有着天然的优势,靠近地铁和周边居民区,每天下班时分人流不少,由于社交平台的推荐火爆,甚至也吸引了全上海的人来逛夜市,元气大伤的事情是市集办得好好的,突然间跳闸断电,一片漆黑,或者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准备地关停。

  “从今年4月份起,经常会遇到跳闸的问题,那段时间我也在考虑要不要换个市集,会去不同地方摆摊,中欧街这里是偶尔来一下,结果来了三次,跳闸三次。”

  某美食摊主说,停电之后一片漆黑,不少逛市集的人选择离开,更糟糕的是,市集上没办法使用燃气,制作美食都得靠电,顾客正在摊位前等候,结果停电了,有人愿意等但体验不佳,有人不愿等,只能退款,损失不少。三次遇到停电之后,这位美食摊主决定离开中欧街夜市。

  摊主遭到突如其来损失的事情不止于此,“没有任何准备地关停更是让人觉得,这里不能再待下去了。”

  “4月份有一天突然通知关停2天,我第二天的食材都买好、备好了,只能全部扔了,无法出摊没有收入,还损失了1000多元。”

  “5月中旬,突然又通知关停一个月,当时正是最佳逛夜市的天气,不少人没收到消息,仍然来打卡,到了之后发现一片漆黑,纷纷都说中欧街夜市关停了。”

  一个月后,摊主们再回来,发现每天的人流和收入都急剧减少,原本一天赚5000元,回来之后,1000元都不到。

  越来越松散的卫生保障更是让摊主们介怀。

  “以前主办方会请5个保洁,保证市集的卫生、摊位上的垃圾处理,后来他们为了控制成本,只请2位保洁。”

  某摊主告诉记者,大家对于路边摊的卫生问题原本就有所顾虑,一直以来,他为了让别人放心自家的美食卫生没有问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主办方不及时地收垃圾把很久以来自己建立和维护的形象打破,“不干净的地方我也不愿意出摊。”

  这些事情发生得多了,“只收钱不办事,光收租金和电费,不好好运营”成了摊主们对于主办方的印象。

  实际上,主办方也叫苦不迭,“相当于我向商场租下这片场地,每个月的租金、电费、人工等运营成本十几二十万,支撑下来很不容易。”

  “现在市集不是无成本创业,租个铺面差不多。”

  “当时之所以选市集,是因为它算是低成本创业,但后来慢慢发现,市集上的成本越来越高”,某摊主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做美食的设备需要占据2个摊位的位置,租金是一个月7000元,有时候挤一挤,只租一个也要3500元一个月,再加上每个月400元左右的电费,300元的垃圾管理费,每月成本最低也要4500多元。”

  出于固有认知,在很长时间内他都觉得在市集上租摊位比自己租铺面便宜,在市集上一年多之后,因为不堪市集的“骚操作”,刘伟开始物色周边铺面,惊讶地发现,租一个铺面的成本竟然比一个小小的摊位性价比高,“一个月的租金6000元,但我能有自己的后厨,一个50平方米大小的用餐区,还能使用燃气。”

  “现在,我的店面还在市集旁,但是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按照我们的喜好装修成了东北餐馆的样子,后厨也能保证干净卫生,”离开曾经成就他高人气的市集,刘伟凭借自己特色的锅包肉仍然让市集上的老顾客跟随着他,在小店时时光顾,甚至从宝山驱车一小时来吃。

  “网红可能是一时的,真的好吃才能跟食客长久做朋友。”

  来源:周到上海(作者 吴琼)

今日热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