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标本兼治,让网约车“清新”起来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解敏     编辑:赵菊玲     2024-12-26 14:51 | |

图源:东方IC

解敏/文

出门着急打车,好不容易在手机上叫到了一辆车,车一停、门一开、人一坐,一股异味扑面而来,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遭遇。尤其进入冬季,为了“保温”,车辆开窗通风少,打到“异味车”的概率直线上升。为此,不少乘客呼吁:“到底有没有人能管管网约车平台上的这些‘异味车’了?”

近日,网约车平台终于回应,将开展“异味车”专项治理,上线“拉黑”功能,通过对车内空气差评率较高的司机暂停服务、开展培训学习等方法,争取改善用户的用车体验。

此番“整治”行动看似针对司机,维护了乘客利益,但实际上,“异味车”问题的根源并不只在司机个人。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约车司机注册量达657.2万人,今年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与极速增长的司机数量相比,订单量的增长却相对滞后。网约车市场已接近饱和,资源有限而参与者众多,司机们就像外卖骑手一般,被算法所束缚,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上平台的高抽成比例和网约车的租车费、用车成本水涨船高,令司机的实际收入缩水。

为缩减空白时间和住宿开支,增加接单数量,不少司机每天早上7点出车,接单忙碌到晚上10点以后,平均每日工作时长达15个小时,吃喝住几乎都在车上。部分司机车内吸烟、个人卫生状况不佳,如此各种气味混杂,最终影响的是广大乘客的乘车体验。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存在,“异味车”背后折射出的平台抽佣机制问题不容忽视。试想,如果平台能够适度调整、适当降低抽成,网约车司机的经济负担或许能有所减轻,收入相应增加。让司机多挣点,相应的服务质量会不会上个台阶?像现在这样,一心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接单,重压之下,车辆内部的清洁与舒适自然就退到了次要位置。短期来看,降低抽成比例,意味着经济效益减少,但长期来看,当乘客感受到网约车服务质量的提升,最终也会转化为平台的实际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平台在此次治理措施中还提到了“对司机服务开展正向激励考核”。这一举措也尤为重要,它打破了单一的惩罚模式,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司机主动提升服务质量。例如指导司机要定期开窗通风、清理座位,营造良好乘车环境;乘客也要自觉遵守规则,不在车内吃刺激性、有异味食物,不在车内吸烟。保障乘车环境,需要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网约车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和民众生活的幸福感。解决“异味车”问题,不仅是对乘客基本权益的尊重,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标本兼治,优化管理,网约车行业才能迎来更“清新”的未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