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谭 > 以案说法 > 正文

租出的车被倒手转卖?检察机关为他追回全部损失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屠瑜     作者:屠瑜     编辑:林岩     2024-12-26 17:46 | |

明明是短期租赁的叉车,一转眼却成了“商品”被转卖,而设下“明租实骗”陷阱的李某等人空手套白狼不成,最终自食恶果。2024年10月,经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李某、孙某、吴某三人因犯合同诈骗罪被法院判处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短期租赁的叉车竟被转卖

2024年1月,经营叉车生意的周老板接到代理品牌商电话,称其存在跨区域销售该品牌叉车的情况。明知品牌商有相关要求,自己根本不会违规销售,这通电话让周老板一头雾水。

根据品牌商提供的消息,周老板来到了外省查看已被“销售”的叉车,核实编号后发现的确是自己店里的叉车,可根据经营记录,如今已被卖出的十余辆叉车本该是被短期租赁出的批次。

本该租赁在外的叉车一转眼却被转卖到了外省,意识到自己遭遇了“假租变真售”骗局,周老板连忙报了警。同年4月,合谋倒卖叉车牟利的李某、孙某、吴某三人陆续到案。


为还债设计“一出好戏”

原来,李某和孙某之间存在债务纠纷,但是经营不善的孙某根本无法还清债务,僵持不下之际,李某就想到了租叉车转卖变现的方法。

讨债的李某想要靠转卖叉车拿回钱款,欠债的孙某也想着靠这种方法还清欠款,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谋划如何设下骗局。为了在骗取叉车后能找到贩卖的途径,李某又找来了朋友吴某一起商量。最终,三人商定由开公司的孙某出面以公司名义租赁叉车,叉车到手后交给吴某寻找渠道转卖变现。

设计了这样“一出好戏”后,孙某就按照“剧本”找到了经营叉车生意的周老板,而不知道已身陷骗局的周老板则在签订租赁合同后,将十余辆叉车交给了孙某。

三人以为几番转手就能不知不觉“套现”,殊不知钱款到手没多久,几人的行为就已经被发现,最后不仅钱没进口袋,还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检察机关助力追赃挽损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单纯起诉李某等人固然不难,但被害人的损失怎么办?”在办理该案时,检察官也在思考。

为最大程度追赃挽损,尽可能减少被害人损失,承办检察官在仔细审查案件后,主动联系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从法理、情理等多方面积极开展释法说理。

经过检察官耐心细致的沟通,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逐渐转变态度,最终,李某等三人自愿退赔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共30余万元。

2024年10月,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合同诈骗罪对李某、孙某、吴某三人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作出上述判决。

检察官提醒:

犯罪分子隐瞒真实租车意图,在租赁车辆后冒充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出售给他人,从而获得非法利益,不仅让租赁者蒙受损失,也扰乱了行业秩序。

无论是车辆租赁行业还是个人,在将车借给他人时应当严格审核他人的资质、信用以及实际用车目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待宰羔羊”。相关企业或个人在收购车辆时,也要注意审查车辆的相关证件、权属证明等,选择正规渠道进行交易,以防上当受骗。


‍通讯员 徐杰瑛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