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抓经济促发展,行稳以致远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一能     编辑:赵菊玲     2024-12-30 15:29 | |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摄

李一能/文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上海以怎样的姿态迎难而上?

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世博中心举行,为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经历考验中壮大的。”再过一天,2025年就将到来,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这一重要节点,上海将全力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五五”实现良好开局夯实基础,并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千头万绪,纲举目张、集中发力、明确方向至关重要。排在首位的,就是聚焦被称为“五个中心”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五个中心”建设,是国家交给上海的重要使命,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必须明确“五个中心”建设并非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立足于战略全局改良谋划,防止零敲碎打,同时强化平台效应、放大效应以及辐射效应,着眼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全力推动中央要求和专项支持政策落实落地,加快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下,如何坚定发展信心成为各行各业都必须重视的关键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阵痛,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全社会干事创业激情,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赢得发展主动。落实到具体工作,稳信心工作必须做小做细,要从不同维度扎实推进。

当下,越是在经济承压的状态下,越要兜牢民生保障的底线。除了做好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还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和帮困,让低收入困难群体能够强预期增信心,这对社会稳定尤为关键。针对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的青年群体,要打造他们所喜爱的产品消费模式。

在改革创新之路上,不断遇到瓶颈与破题将是常态,以高水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的关键。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打造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创新超大城市的基层党建模式,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反腐工作。与此同时,也要出台针对干部的激励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有力有效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浩瀚征程催奋进,开放大潮永不停。肩负着光荣传统的上海,一定能像风雨中的海燕一般,直面挑战、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