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谭 > 以案说法 > 正文

品牌墨盒竟产自小作坊?以假乱真的“生意经”这样被拆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屠瑜     作者:屠瑜     编辑:林岩     2024-12-30 19:02 | |

购买正品品牌墨盒零件,再自行组装加工,王某就这样在自己的“小作坊”里源源不断生产着“品牌”墨盒,打着正品名义对外销售牟利。2024年12月,金山区检察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王某提起公诉。

图说:涉案假冒品牌墨盒。金山检察院供图

以假乱真的“生意经”

2019年,王某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办公用品的网店,由于售卖的用品都是不带商标的通用款,网店的销量一直没能达到王某预期。

“墨盒售价高,需求量大,要是能以假乱真……”2020年11月,思考着如何才能提高利润额,王某将主意打到了品牌墨盒上,并琢磨出了一套“李鬼扮李逵”的法子。

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二手正品墨盒配件和防伪标、包装盒等材料,再在自己的小作坊内,将配件清洁、贴标、包装,如此一来,崭新的“品牌”墨盒就“生产”了出来。其后,王某将这些假冒的品牌墨盒以“正品”名义挂到网店内进行销售。

用零散配件制作出的“品牌”墨盒卖出了“正品”的价格,利润自然也上涨不少。成功赚到“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王某更是认定了这份“生意经”,被废弃的零件、二手墨盒,在王某的小作坊里纷纷变身崭新的“原装正品”。

王某为高额收益沾沾自喜,殊不知法网恢恢,2023年10月,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某网店有销售假冒品牌墨盒的嫌疑,经侦查后,于同年11月将王某抓获归案。

维护被侵权企业合法权益

王某的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侵犯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及商业信誉。

案件移送金山区检察院后,检察机关向涉案品牌方送达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被害单位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最大限度保障被侵权企业的诉讼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在案件办理期间,检察官多次与被侵权企业及其诉讼代理人联系沟通,听取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帮助和建议,积极引导被侵权企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024年12月,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王某提起公诉,被侵权的商标权利人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检察官提醒:

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财富,更是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一旦被认定构成侵权,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严重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经营者应当自觉守法经营,切不可存侥幸心理,谋求不义之财,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消费者应当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对价格过于低廉的商品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立即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如涉及违法犯罪线索,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讯员 徐杰瑛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