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针对“吃饭难”的问题,将村内一处旧仓库改造成助餐点,让老人们不出村就能吃上了“暖心饭”。
>>
普陀区扩大“老伙伴计划”的覆盖面,通过招募低龄老人作为志愿者结对高龄独居老人,开展的家庭互助式个性化关爱服务,提供“两天一慰问”关爱服务,并对社区孤老开展“一周一探访”,倡导居民之间的相互帮扶。
>>
奉贤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发起“你点我检 食安同行”食品安全保障建议征集活动,并寻找市民心目中“最想走进的餐厅后厨”。
>>
建议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充分发挥“三架马车”的合力作用,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开启“绿色通道”,尽快为众多居民破解“维修难”。
>>
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浦卫公路东侧的这条道路实施改造,通过因地制宜拓宽和划分,实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各行其道”。
>>
有4个功能齐全的“半马苏河驿站”(A类)虽早已建成,但不知何故却一直没有开放。
>>
不知道档案存放在哪里,来回奔波查询办理十分不便。希望相关部门通过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数据分享”方式,以更加优质的服务让市民在办理过程中“少跑路”。
>>
外滩区域内,因为先天条件所限,缺乏空间安装集中充电设施,但另一方面居民又存在着充电需求……
>>
为解决淞沪抗战纪念馆周边停车位紧张问题,宝山区对其周边资源的调配和进一步挖潜。以期通过借用周边设施停车场达到“1+1>2”的效果。
>>
连日来,不少市民致电新民晚报夏令热线,称家中遭到广告灯箱、探射灯等强光“侵袭”,不仅眼睛“遭罪”,睡觉也成了难题。
>>
上海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对外公示服务时间普遍为8:30—16:30,中午不休息。但最近有市民发现,有些中心设定了1小时的消毒时段,中午前来的市民就只能苦等。
>>
市民提出“金点子”建议后,沪南公路将往东延伸300米左右,在随塘河上架一座跨河桥,接通进出老港基地的道路
>>
多位市民反映,家门口的公园虽然已经开放,但是园内一些公共空间却一直关闭,将市民游客拒之门外,市民群众暑期游园、休闲健身等活动受到限制。
>>
垃圾房的设计是否合理、设施是否完备、管理是否到位、对市民引导教育是否有效,成为居民对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乎其体验感、感受度的“关键小事”。
>>
共享单车围堵地铁出口已成为城市管理一大“顽疾”。记者调查发现,申城多个地铁出站口存在类似问题,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成了“拦路虎”,给行人出站添堵。
>>
部分路灯或是“失明”不亮了,或是“劳损”过度、光线变暗,给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带来不便。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市民关于路灯方面的诉求达2590件。
>>
上海开通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换乘也越来越方便。但是,有些换乘站入口标识不清、线路提示信息不全,容易给市民出行造成困扰。
>>
“家门口”的无障碍通道,有的太陡、有的太窄、有的压根就没有……连日来,“问题于民”接到市民关于“改造或增设小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和诉求近百条。
>>
小小的如厕难题,大大的民生问题。市民觉得公园绿地厕所少,多与规划建设不足相关,如何因地制宜“补上短板”,仍需各方在“同题共答”中给出“更优解”。
>>
行人被逼走车行道,“人车共舞”间“步步惊心”。针对市民呼声和记者调查中所发现的部分问题,已有多个职能部门正逐步推动解决中,让市民能尽早走上安全路。
>>
小区里本来有老年活动室,后来由于疫情等原因关闭了,到现在也一直没有开放。希望小区老年活动室能够恢复正常开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真正能“老有所乐”。
>>
上海老旧小区仍有不少平顶建筑,顶楼居民热盼“平改坡”。对此,当地物业已承诺,将通过动用维修基金的方式来推动“平改坡”工程。
>>
老旧小区停车位紧张,马路公共停车位却只能在夜间停放,无法满足居民白天停车需求。属地交警会同街道实地踏勘后决定,除早高峰外,都允许停车,缓解白天停车难。
>>
家住在崇明的夏先生,上班在浦东,自驾每月通行费要2000多元。能否为“岛民”办理家庭月卡或年卡,对通行费适度优惠,或对岛民出行实行单向收费?
>>
去年,普陀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东新路上的医疗服务点因旧改关闭,周边老年人就医配药深感不便,建议重开这个医疗服务点,让居民能在家门口便捷求医。
>>
川沙路迎宾高速至川宏路段,路灯间隔约30米;灯杆高约10米;灯黄,不很明亮;不少灯头掩映在行道树枝叶中。目前,对行道树的修剪已完成,路灯也已纳入改造项目。
>>
夜深人静,公交车辆的转弯提示音格外震耳,已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相关管理部门和公交企业已与车企沟通,优化公交车辆“可调可控”式的语音播报功能。
>>
“粮油帮困卡”帮困对象中不少是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特困家庭希望能早日实现线上选品线下配送。对此,当地居委已承诺,会及时提供粮油帮困送货上门服务。
>>
上海部分新建小区出现移动基站建设“盲区”,小区竣工验收时未在信号达标上设置监管环节。经联络运营商,中移动已加急启动新基站报批。中国电信承诺将赴小区调试处理。
>>
4棵松柏树已发生严重倾斜,让人看着都怕。居民希望能够尽快对大树采取扶正或加固等措施,早日消除安全隐患。目前,物业已做好了松柏树的修剪方案,将在本周提交业委会。
>>
老年人免费体检一经推出,就深受“银发群体”的欢迎。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检查项目单一,不少老人认为无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弃之又觉可惜,心里十分纠结。市卫健委相关部门回应,在完成国家要求的老年人免费体检的“规定项目”外,上海各区会根据财政预算情况,对户籍地老人、孤老等额外增加一些自选项目,增加项目全部免费。
>>
陈女士家的住房改造两年至今未完工,长时间在外居住,生活多有不便。记者了解到,原计划春节前交房,但小区老人多,希望在成套改造时能同步解决加装电梯问题。街道再次做了“加法”,将成套改造与加装电梯工程相结合。
>>
市民反映战斗河河水浑浊发臭,河面垃圾多。记者发现,三个因素造成战斗河的水动力来源被切断。现北虹莘港的围堰已拆除,水闸开闸引水后,战斗河水体已恢复清澈。
>>
孤老平时求医问药打针多有不便。居委会工作人员反馈,依托于民政部门推出的“养老顾问”制度,推荐专业陪护服务的护理站,老人可以提前预约服务。
>>
宝山区轨道交通3号线江杨北路站内显示屏“黑屏”大半年,记者调查发现是数据接口信号系统发生故障。公司称近期将安排专业人员升级系统软件,预计5月底即可完成。
>>
龙阳路世博大道口,由于高架桥墩遮挡,在非机动车道上无法观察到路口交通信号灯,市民反映后,浦东交警新增了一组交通信号灯。
>>
嘉定区胜辛路裕民路路口,电力部门在机动车道上施工,但施工路障看不清楚,车辆避让时会产生危险。测试发现,路口转弯时确实存在不一定能注意到“将军帽”的情况,驾驶的车型不同,司机对“将军帽”的感知程度也不一样。嘉定区城运中心与嘉定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办公,进一步分析讨论后采取了三项增加路障示警作用的措施。
>>
虹桥火车站P9和P10停车场上方1层出站口过街天桥上的自动扶梯,本是方便旅客的通道,但如今每晚9时就关闭了。此时高铁站内列车运行还未结束,深夜到站的旅客只能扛着行李气喘吁吁地爬楼梯,费时费力,希望有关部门能参照列车班次,延长自动扶梯运行时间,方便过往旅客通行。
>>
市民反映浦江镇两家社区食堂距离较远,建议开设更多。记者调查发现,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对就近、便捷、实惠的助餐服务需求很大。为满足需求,浦江镇将引入多种形式的助餐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就近、便捷、实惠的助餐服务。
>>
嘉定新城远香湖公园,上厕所成了难题。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女卫生间外有时队伍排出十几米远。记者注意到,远香湖3座公厕的服务范围集中在西北侧,东南侧没有一座。为解决这一问题,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所表示将改善公园的设施和布局。
>>
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本报问“题”于民,向市民朋友征集调查研究问题线索。不管你在承受还是在努力,都对问题有发言权,请你告诉我们,给出议题、表达心愿、提示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