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陈旸通过视频直播向学生科普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第一盏弧光灯是什么时候点亮的吗?” 7月26日下午,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陈旸通过视频直播向松江六中、七中、民乐学校、云间学校等松江区多所学校的学生科普中国电力工业史。
直播当天恰逢中国有电140周年纪念日,“守护万家灯火 赋能美好生活”中国电力主题日系列活动也在线上启动,“小松电课堂”入驻松江团区委“云上夏令营”,带领松江区的中小学生们开启一场认识中国电力“前世今生”的科普之旅。
课程从“1882年7月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亮起”的故事讲起,志愿者带领同学们了解祖国早期电力工业史;接着走进“电”的世界,志愿者用手摇手电筒启发同学们思考能量转换原理,并通过视频科普“绿色能源”的类型与“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倡导“在家节约用电,出门绿色出行”的低碳理念。
在此基础上,志愿者陈旸通过一个巧妙的实验吸引同学们的眼光,只见她用铜丝几下就拗出一个心形环,搭配家中可寻的电池和磁铁,心形环在电池上轻快地转起了圈,神奇的物理现象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志愿者趁热打铁点出其中奥秘,用这个小实验解释日常生活中电风扇、电吹风等小家电、玩具的工作原理。“我们手中的电池小巧可爱,但是家中插座、电器的电可没有这么温柔哦,大家在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电力探秘之旅在安全用电知识的叮嘱中结束。
自从去年9月1日校企合作揭牌松江区首个“电力科普示范点”,松江供电公司的电力科普服务——“小松电学堂”受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欢迎。
“之前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幼儿园至小学的儿童,主要内容是启发儿童对电的兴趣,这堂课的受众扩展到初中生,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电力的奇妙现象,要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确定入驻松江团区委“云上夏令营”后,“小松电学堂”负责人杨敏霞立即召集团队成员,在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课程深度,在电力底色上增加历史深度,在有趣现象里揭示物理原理,再考虑到线上展示实验的可行性与家庭实验的便利性,团队很快设计出来面向青少年的“历史+实验+原理”三维电力科普课。
“今天的科普课程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同学们都很喜欢。特别通过动手实验演示能量之间的转换,非常有意思。”课程结束后,松江七中的物理老师齐德北转来了学生反馈,并对志愿者表示感谢。“在中国有电140周年纪念日当天,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向社会科普祖国电力工业史,我觉得很有意义。”课后,志愿者陈旸开心地表示。
通讯员 张蔚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962555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