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秒变防疫“生力军”!看社区核酸筛查现场,无处不在的他们很给力 | 十分上海·“疫”起担当
受新冠疫情影响,有的市民身处封闭管理的社区,也有市民正配合健康管理,在各大平台“抢菜”成了最近不少上海人的日常。
本期“十分上海”,我们走进各大冰雪场馆,用镜头记录被北京冬奥会引爆的运动热,将话筒对准那些怀揣冰雪梦的普通人。
在淮海中路上,有一扇大门四季常开,有一个窗口全年无休,来到这里的市民都怀着同一个目的——捐款给有需要的人。
要说熟悉书城历史的人,44岁的员工张智芳当仁不让。“有个小知识科普一下,其实上海书城这四个字是有故事的,全部来自大文豪鲁迅的手稿。”她介绍,秉持着俯首甘为...
在华东政法大学校门口,20路中山公园终点站是不少公交迷最爱的打卡点。“今天特意来拍‘铛铛车’。”陈先生指着眼前一辆复古涂装的巴士介绍道,“20路这样的电车...
23岁的上海书城将于12月12日闭店重装、择日重开。近日,赶来和它依依惜别的市民读者不少:“满满回忆杀”“精神加油站”“小时候来书城充满了仪式感”……
本期《上海话说对了没》来到魔都街头,邀请市民们参加一场“奥运摸底考”,入门考题由中国梦之队的乒乓球与跳水申请出战,难度系数3.0的体操与夺冠项目赛艇你都会念吗?
20多年的时光,上海地铁从无到有、从单线到多线、从多线到网络,直至如今世界第一的超大规模,地铁就像是这座城市高速发展的缩影。
在上海,每个人都有被“种草”的经历。《百年大党·阿拉说变化》第6集我们走上街头,与大家一起回忆“买买买”的这些年。
全国首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即将告别过去的逼仄,旧貌换新颜。与此同时,伴随着上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弄堂、马桶、煤球炉,都成了回忆。取而代之的是更便捷、更智...
《百年大党·阿拉说变化》第二集,我们架起话筒,请上海市民“秀”一段才艺,越来越精彩的“城市大戏”里,人人都是主角!
这是一张红色的初心明信片,我们把它送给采访中遇到的党员们,请他们寄给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一大会址前、鲜红党旗下,提笔之间,说感悟、忆初心。
陈愫婷和她的上门铲屎官团队“嘻猫”就专门负责照看这些独自留守的“毛孩子”,提供上门喂养、换水、铲屎、陪玩等服务。
上海话总给人以吴侬软语的印象。作为上海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承载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即使生活在上海多年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用一个字总结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你会选择哪个字作为你的年度汉字?年关将至,《十分上海》走上街头与市民聊聊属于他们的2020年...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