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毛时安:我们一定会胜利的——评剧《革命家庭》欣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毛时安     编辑:赵玥     2022-10-31 15:05 | |


图说:《革命家庭》剧照

   由三摘文华表演奖、二获梅花表演奖的评剧艺术家曾昭主演,天津评剧院刚刚荣膺文华大奖榜首的《革命家庭》按原定计划11月5日会来上海,虽然现在无法如期上演,但不妨碍我们来一起探究其成功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值得借鉴?

   评剧版不是1958年回忆录《我的一家》的复述,也不是1961年影片《革命家庭》的再版,而是在女革命者命运、成长关系的再理解和新建构中,在时空的不断交错中,为我们展开的一幅中国革命的洪流和像小船在洪流中一路颠簸的中国女性,勇敢朝向未来的历史长卷。

   全剧从方承迎接上海解放,手捧合家欢照片,倾听合影瞬间,丈夫梅清“要坚信,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嘱托开始。全剧时空交错,舞台叙事富于时代活力。

   新婚之夜,二八青春正芳华的乡村少女,带着红盖头,一身红色的婚装满怀着期待、喜悦、羞涩,端坐在你面前。她疾步迈进新房,急停,莞尔一笑,坐下,拉下红头盖,坐下,满怀着娘亲的关照,一个乡下女静静地等待一个读书郎。屋外传来新郎忧国忧民的慷慨陈词。

   方承踮脚、探头、窥听,一脸惊讶,革命在对新郎的好奇中开启了她的心扉。第一次揭开红盖头,一个笑吟吟,一个傻傻望,一个“望到了地老天荒”,一个“曾相识亲近异常”。梅清给新娘取名,不仅让江方氏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姓名,而且耐心教会她书写自己的名字。一幅温馨的剪发图:在江梅清温柔、细心地梳发、剪发的手势下,剪去了方承的粑粑头,以短发的“革命头”与过去的告别,意味着一个新时代革命新女性的诞生。国民党反动派要枪杀梅清,暴尸荒野。面对如狼似虎拆坟的团丁,方承挺身而出,以生命护坟。她大义凛然,冷静地以给山伢子狗伢子读书垫钱、天寒地冻把自己棉袍改成棉衣送山伢子、脱下自己的棉鞋套在狗伢子的赤脚……一连串六个最富于人性也最生活细节的反问“是吧”,然后又以六句排比“他想让穷人……”演唱,唤起了狗伢子、山伢子和团丁人性的复苏,哭喊着“师娘,对不起……“扔下了手里的枪。无论变化和陡转,曾昭娟都拿捏的丝丝入扣。

   如果说上半场凸显的是夫妻情,下半场打动人心的则是母子情。从长沙、武汉,一路到上海,不惜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拖儿带女,辗转颠簸,庄严入党,投身地下工作。从长沙到上海,一个重要的意象浮出水面,“母亲”。从少妇到母亲是女人生命的最重要转折。当人类最崇高最普遍的母爱和庄严神圣的革命连接在了一起,就有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和险峰兀立、撕裂人心的冲突,以及由此冲突而升华出来的灿烂光华。

   五一游行意外看到儿子的深情一瞥,人海中与儿子失之交臂的茫然虚脱,立安在她睡梦里“笑盈盈地把手招”,梦醒时分一声轻轻的长叹,无不展现了一个革命母亲对儿子的牵肠挂肚。最后第七场,血肉相连的母子在龙华审讯室审讯官虎视眈眈的目光下,《革命家庭》没有简单地拔高人物。崇高需要细腻需要层次。在母爱和革命绝无两全的撕心裂肺的冲突中,她一次次走向儿子,又一次次被儿子的冷静激醒。这是生命的悬崖边上的诀别,是刀锋下母亲和儿子心灵大爱的袒露。母子之间反反复复在思想的激流中不断地挣扎,肝肠寸断,令人信服地呈现了方承不得不舍弃儿子的必然。“妈将儿话记在心”“家碎换得山河整,为后代千家万户有和平!”儿子的大爱,在母亲身上的复活,这是一种更浩瀚更博大的母爱。我们看到了革命家庭前仆后继,两代人,献了丈夫,献儿子,“一个一个往前走”的悲壮。

   作为中国戏曲领军人物之一,曾昭娟饰演的方承,以闺门旦的表演展现从少女、少妇的清纯羞涩甜蜜,青衣的成熟大气凸显到贤妻母亲大爱情怀,直到老旦的苍桑沉稳,让老练成熟、喜迎解放的革命者屹立在舞台上。还有从质朴的乡村妇女,到上海棚户区滚地龙艰难糊口的洗衣工,到英租界富贵南洋富商太太的角色转换,几乎每个年龄段和角色之间的转换都是无缝对接的。全剧的表演既超越了行当,也超越了流派。

图说:曾昭娟饰演方承

   19世纪法国表现派大师哥格兰揭示过表演中的两个自我:“我不信奉违反自然的艺术,但也不愿在剧场看到缺乏艺术的自然。表演的魅力在于演员第一自我的发挥和第二自我的创造。”评剧《革命家庭》中的曾昭娟和方承,不仅有第二自我角色充满人性和革命传奇人生经历的魅力,同时也有演员第一自我个人气质、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高度艺术积淀,特别是她的古典气质,充分注入角色一股沉稳内敛的内在激情,从而产生了对观众的强大冲击力。第三场目睹梅清牺牲,曾昭娟手捧照片,把撕心裂肺的惨痛,化为声声入耳的清板吟唱,低回凄婉的“十二年”的追忆,然后转为猛然醒悟的快板。情绪时而如小溪蜿蜒,时而如大海怒涛,冰火交融,显示了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人物内心痛到极致的统一。在立安被捕一刻,她穿行在现实和历史交汇的同一空间,以丰富多变的节奏,突破板式限制,以紧张急促而又变化的95个“欸”衬词,揭示出人物极度的“内心惊”。

   戏曲唱腔长于抒情表现的功能,评剧又是特别富于歌唱性的剧种。母子诀别,在近60句,长达14分钟的唱段中,声声入耳、入心,全场鸦雀无声。“不能亲、不能近、不能唤、不能认的”15个“不能”,对认儿冲动的克制,把革命情与母子情,相认还是舍弃,留下还是永别,一个革命母亲灵魂处于白热化的激烈搏斗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酣畅。这里有角色方承内心对儿子成长的深情回忆,有“忍不住前移向儿近”一次次亲近儿子的强烈的爱的冲动,有目睹儿子血淋淋“受酷刑”的心如刀绞,有“舍却自身换儿身”的决绝……曾昭娟以字字入心的清板、委婉曲折的慢板、自由舒展的散板整唱、疾风暴雨的快板、高亢自由的摇板,直到转调进入“告慰我的一家满满一腔报国情”的高潮。在立安牺牲的枪声中,一声撕心裂肺的“立安”呼唤后,山洪暴发般的失声痛哭,既一气呵成又层次分明,每一次转变每一个细节都是第一自我精心推敲的,同时又是不露痕迹的第二自我的真实、自然的内心外化。可以说,在《革命家庭》中,第一自我自身的内敛气质和第二自我的临危不惧、革命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第一自我高超的艺术功力和第二自我的精神世界,极其自然的流露。

   评剧《革命家庭》让我们再度重温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丰富内涵。(毛时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