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识假破谣,从娃娃抓起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刚     编辑:屠瑜     2023-03-27 09:25 | |

今天,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自1996年起,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一的主题词,都是“安全”,为了孩子们。在校、居家、出行、游玩、消防、饮食……中小学生的安全事关万千家庭,始终牵动人心。

近些年,一个新领域值得关注:谣言四起的网络虚拟空间,还不够安全。几个网红博主发几段“揭秘”视频,迅速引发民众对泰国旅游安全的恐慌,泰国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驻华外交机构纷纷澄清,负面影响却仍在延续;蓄意合成一张艳照,立刻掀起轩然大波,对无辜者造成莫大伤害;仅凭一张合影,就编造出夸张的师生恋丑闻,辟谣似乎永远追不上传谣。

马克·吐温说,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跑遍半个世界。谣言更“受欢迎”,因为它生来就为了骗取信任,借助离奇情节、惊悚标题、脑补细节、伪造嫁接……博眼球,赚流量。而真相往往更简单、普通、平淡、乏味。

学会独立思考、冷静判断,在漫天流量里驱逐噪音、寻找真相,是中小学生自我保护的重要技能,也是这些互联网原住民的必修课——培养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是识假破谣能力。看到劲爆消息,先别激动。要查看信源,是专业机构权威发声,还是网红博主“动情自述”;要搜集信息,是片面之词,还是多方证实;要健全常识,用批判质疑的眼光,去审视那些违反常识的细节和缺乏逻辑的结论。

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2021年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行为分析报告》显示,约40%的未成年人无法辨别虚假信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内容生产、传播、接收的任一环节缺乏媒介素养,都可能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

从年轻人开始,努力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谣言肆虐的空间就会变小。学校能否结合信息安全教育、学科教育、课外活动等形式,把培养媒介素养,列为学生发展的重要事项?

辨真伪、破谣言,从娃娃抓起。

曹刚/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