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斫琴自弹”,来这个展览感受高山流水的魅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翌晟     2023-06-23 18:29 | |

 琴声淙淙,昨天,“斫古参今——2023古琴斫琴师优秀作品邀请展”在普陀区文化馆一楼城市创艺空间开幕。

“斫琴”,是制作古琴的雅称,是指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是一门以木工技艺为主,漆工、调弦、铭刻技艺为辅的综合手工技艺。斫琴的步骤可少至八九个,多至百余个。然而无论历经时间长短、具体步骤多少,斫琴的过程都可概括为选木材、造琴型、上漆灰、加配件四大环节,这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古琴在2003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诸多乐器制作相比,古琴在音声品质的追求方面有着独具特质的要求,琴面髹漆工艺也是古琴的重要制作工序。

自古以来,我国琴人就有“斫琴自弹”的传统,因直言“造琴”或“制琴”匠气太重,便以文雅含蓄的“斫”字代指。这次展览邀请到上海静朴坊古琴、上海镛薪堂古琴、北京思基生古琴等十家古琴工作室,集中展出十位斫琴师的近百张琴作品,其中有仿制历代古琴式样、复制历史名琴、斫琴师自创古琴等。这些古琴在音色及其外观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它们或是如金石般的音色、如鼙鼓般的音色、如钟磬般的音色;挂在墙上黑色和红色的大漆与沉浸式布景相融合如朝霞般,雅俗共赏。

古琴,为古代“八大雅事”之首。制作古琴时的砍锯凿磨,却与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雅致”相去甚远。然而,古代琴人还是甘愿为斫琴而屈尊,做起木工、漆工的活计,甚至对此乐此不疲——只因他们对古琴艺术和斫琴技艺抱有一腔热忱。如今,物质丰富,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古琴可供挑选。相比之下,亲自斫琴门槛高、费时费力,还会对双手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可谓费力不讨好。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琴人坚持着“斫琴自弹”的传统。

在展览现场,斫琴师雅集展演,古琴独奏、琴箫合奏、古琴弦歌等节目轮番上演,委婉连绵的琴声从演奏者指尖流出,如细水长流、如惊涛拍岸,现场观众从古琴声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7月14日。斫琴师雅集展演活动也会陆续推出。(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