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王瑢小说《告别的夜晚》出版:与自己告别,与过去告别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吴旭颖     2023-06-25 19:28 |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以“‘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为题的一场新书分享活动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进行,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薛舒、《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来颖燕围绕青年作家王瑢的小说《告别的夜晚》进了对谈。

《告别的夜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版,收录了七篇讲述普通人生命暗流的故事。每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份迥异,他们都被生活的“不确定性”所困,渴望摆脱日常生活的困境。

王瑢潜入日常生活,用诗化的语言,再现了掩藏在平静生活之下的风暴:直到离世都不相信自己病重的父亲;丈夫消失后,在房内不停挖地道的“疯女人”;从敬老院溜出,只为了给家人做一碗“过水面”的老人……俗常而平凡的生活往往更能呈现人生的本质,而书写本身也是对自我的更新。

来颖燕认为,我们的生活遍布不确定性。好的小说并不会简单地给读者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而是会通过这种“不确定性”给予读者更多生活的感悟。文学评论家托马斯·福斯特曾提出“过分清晰会杀死小说”,来颖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她看来,小说的所有优势就在于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作为小说家的薛舒,在阅读《告别的夜晚》时会不由自主地从“写作者”这一层面思考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操作?”“我会写一个怎样的结局?”她最喜欢王瑢小说中没有被揭秘的那部分。这种需要读者不断挖掘的“不确定性”是非常迷人的。

除了“不确定性”,《告别的夜晚》的另一个特色是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北方方言,比如《室内地道》《乌金墨玉》中的主人公就经常蹦出一些太原方言。王瑢说,希望自己在书写过程中尽可能触及到南北的不同地域文化、民风民俗的相同和迥异之处。这样的处理,也让小说中的主人公更具有地方性,增添了小说的个人特质。

来颖燕则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地域性写作”“地方性叙事”,但真正好的“地方性叙事”并不在于往文本里拼贴民俗,也不在于将当地的事物拉出来作为一个地标,简单地粘贴在文本中。好的“地方性叙事”在于能够将整体连接起来,唤醒属于这个地区特殊的绚丽色彩。比如讲到上海,光提东方明珠、外滩是不够的。写作者如果提起外滩时,能让读者感到被黄浦江风吹拂的感觉,那才算成功。《告别的夜晚》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将民风民俗、方言词汇等恰到好处地缝合到了小说里。

小说集的同名短篇《告别的夜晚》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王瑢也提及了这一点。她说,回忆是为了告别。作为一个写作者,她很幸运。一方面,她可以用文字保留过去的记忆;另一方面,她也可以通过书写回忆,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走向新的生活。她在写作时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自己的父亲。她说,当她写完《告别的夜晚》的最后一个字时感叹道:“爸爸,我终于把你放下了。”在她看来,人生就是不断回忆、不断和上一个阶段的自己告别的过程。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