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留住记忆,“老藤新花”见证城市品格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红玲     编辑:赵菊玲     2023-06-26 11:06 | |

虹口区麦玉培夫妇的石库门旧居位于吴淞路,只有20平方米的样子。对他们而言,动迁搬新家固然高兴,但天井中63岁的紫藤树就像“家里人”,怎么办?这对夫妇试着写出一封“人民来信”,后来就有了虹口区和平公园内一棵“园龄”1岁的老藤树。不久前,紫藤搬家后第一次绽放花蕾,麦玉培夫妇“走亲戚”前往探访。

图说:麦玉培夫妇到和平公园看望紫藤树 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这个温馨的故事,只是无数上海“城市更新”故事中的一个。老旧小区、老城厢地块、城中村、老旧厂房如何更新?发展、民生和治理是多个向度,但关键是要把“城市更新工程”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让城市通过更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宜居安居。

新民晚报前不久推出一组《上海城市更新报告》,聚焦愚园路历史风貌区岐山村综合改造,以居住之困、改造之难、拓荒之惑、破解之道“四部曲”,将一只城市改造的“麻雀”解剖在读者面前。透过记者之笔,看到更新区域人民居住困难的程度,令人身临其境,心情沉郁;当看到“破解之道”的故事,顿生“拨云见日”之感。破解民生困局,完成城市整体规划治理,背后的工作复杂繁多,比如像这样移一棵老藤树,为它找到家并“安置”好,将温暖留在麦玉培一家的记忆里。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老味道”,2021年,上海通过人大立法,出台《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以刚性的“条例”,来保护城市的记忆、人民的情感。守住一棵老藤树,守住一片老房子,一方面要解决“民生痛点”,同时也要顺应民心民意。一座有品格的城市,才能留住集体的记忆。而城市的整体记忆,就是这样在城市更新工程的轰隆声中,透过点点滴滴的工作留住的。

赵红玲/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