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上昆新一代从这里起步,“五子登科”背后的甜酸苦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沈毓烨     2023-07-24 11:32 | |


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演出季昨晚在天蟾逸夫舞台收官,连续五晚,张頲、汤泼泼、张艺严、胡维露、罗晨雪五位优秀青年演员轮番以专场的形式,变着花样为戏迷留下天天有好戏、夜夜有期待的难忘记忆。借着筹备个人专场的契机,五位好角儿也从埋头练功的演员蜕变成兼具唱念做打、宣传策划、票务推广等全盘考虑的复合型人才。

图说:胡维露《见娘》


戏码排布细思量


“办专场需要演员把自己最好的实力表现出来,要让观众感觉到我们的诚意,所以定戏码非常重要。”昨晚压大轴登台的罗晨雪选择了《玉簪记·偷诗》《长生殿·絮阁》《雷峰塔·水斗》三折戏,展现自己的舞台积累和对昆曲艺术的感悟。座无虚席代表了观众对她的认可。

戏码如何排布,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考量,比如驾轻就熟的戏码放在开场,高难度、费体力的戏码放在最后,既能积累信心,也能节省体力,有时还要出于勾脸、改妆的考虑进行安排。请谁来垫戏、请谁来主持,都是演员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即便排定了嘉宾档期,也有可能需要临时调整,汤泼泼就遇到了原定的特邀嘉宾无法出席、仅有一个晚上的时间重新联系新参演嘉宾这样的极限挑战。

图说:汤泼泼《泼水》

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观戏体验,五位演员都豁出去了,闺门旦罗晨雪演起刀马旦的戏《水斗》,巾生胡维露演起官生戏《见娘》,武生张艺严三出武戏长靠短打、载歌载舞,来不得半点假把式。花旦汤泼泼挑战正旦戏《泼水》,闺门旦的张頲也首次跨行学了一出《目莲救母》向支持她的观众汇报。


营销推广各出招


前期酝酿演出季时,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曾和演员们谈心,虽然专场是各显其能,但是集中在五天里一起推出,观众难免有比较,不仅要飙演技、飙戏码,还要飙票房、飙宣传,演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办专场真的体会不到,原来做一台演出有那么大的压力。”首次开专场的张艺严是昆五班的青年武生,尽管在功夫上是佼佼者,但他在人脉和演出策划上要弱于其他几“子”。第一季“五子登科”就亮过相的前辈吴双主动向他伸出援手,包揽了主持、撰稿和演出策划等,还请来青年评弹演员侯骁晟搭档主持,对此张艺严非常感激,“有时候我在团里练功到夜里十一二点,看到创研部的灯还亮着,吴双主任还在研究怎么把主持稿写得更有噱头。”

图说:张艺严《夜奔》

票房的压力也直接落在演员肩头。票价由每个演员自己定,有人的票价最高380元,有人最高280元,虽然最低都是80元,但每一档票价占据的座位数比例还不同。“真的很难,定低了吧,会觉得跌份儿,定高了,又担心卖不出去。”即便已经演完,汤泼泼仍能感受到前一阵的压力,“每天一睁眼就是看票务网站卖出了几张票。”好在,出于对票版的清晰规划,最终出票情况达到了她的预期,甚至有日本的戏迷专程飞来上海看戏。

为了推票,每个人都发动了身边所有的资源。汤泼泼开通了各个社交平台的账号,为演出卖力宣传;张頲请来圈内文化名人和老友为自己录制视频;张艺严则联系了他担任昆曲课老师的学校和社区,演出的那个大雨之夜,有100多个中小学生从金山赶来。

图说:罗晨雪、胡维露《跪池》


观戏赏曲有趣味


在首晚“頲·會”张頲个人专场的现场,观众一边手摇昆曲主题的宣纸团扇一边听曲,让台上的张頲感到有趣又感动。这是她和未定义实验室一同参与设计的文创产品,除此之外还有NFC挂件、限量拼图等同期产品。

剧场外,戏迷惊喜发现,前厅陈列了一个全息投影艺术装置,数字版的“张頲”身着戏服挥抛水袖,完全是戏台上的古典美人,一颦一笑牵动人心。这是张頲在昆剧数字化上做出的新尝试。

图说:张頲《目莲救母》

2016年,张頲迎来首次个人专场,从那时起,她就参与到剧目安排、说明书、宣传推广、票务等筹划过程。这一次张頲更进一步,找寻昆曲的美学中能与当代生活承接、共通的元素,在她看来,艺术不应该是博物馆里的藏品,它可以更有趣、更开放、互动性更强的方式融入大家的生活,未来她还会继续围绕自己的虚拟昆曲形象,完成一次次传统与未来结合的美学实验。 (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马上评丨起步

谷好好、黎安、吴双、沈昳丽、余彬……当年的“五子”,如今成了昆曲界的顶梁柱,生旦净挂帅,展现了各行当的精英风采。如今已是一团之长的谷好好坦言,自己现在爱张罗的劲儿,就是当初在“五子登科”演出季里激发出来的。

给予演员充分的自由,做一台自己的专场,其实就是让埋头演戏的演员抬头看看市场,自己做的事情能不能受到市场认可?自己能不能受到观众认可?“五子登科”演出季调动着演员全方位的能量,不仅是艺术的能量,更有台下的能量。一场演出传播的声量有多少,既靠精心的创意,更考验平时的积累。通过票房和台下观众的回馈,对演员的成长将是一种更直接的刺激。

“五子登科”走过六季,中间停办的几年,是上昆在等待这一批“五子”成长。昆曲乃百戏之师,怎能敷衍了事?如今锣鼓重鸣,其实就是在向观众释放一个信号,他们准备好了。不仅主角们准备好了,更多上昆人已经在为下一季的“五子登科”积蓄能量。未来更多的顶梁柱,势必将从这个舞台走出。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