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夏令热线 > 正文

2023夏令热线 | 进体育场除了扫码还要识别人脸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季晟祯     作者:季晟祯     编辑:陆常青     2023-07-30 10:50 | |

图说:“一闸一码”拦住不少人 新民晚报记者 季晟祯/摄(下同)

炎炎夏日,上海各体育场馆迎来了健身潮。有多位市民向“夏令热线·帮侬忙”反映,前往黄浦区建国西路的卢湾体育场,仍然需要扫码登记信息后,才能通过实名认证的闸机系统。但整个操作十分繁琐,对老年人而言更是难以跨过这样一道“数字鸿沟”。为此,不少市民提出:公共体育场馆,能否不再“设卡”?

图说:许多人围在闸机口折腾半天

扫码进闸 难住太多人

市民王女士讲,家里的老人近日前往体育场,到了后发现需要扫随申码才能进入。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本想找工作人员帮忙,但转了一大圈就是不见人影。无奈之下,只能悻悻而回。

卢湾体育场周边居民区多,不少人都把它视作健身锻炼的首选地。一到暑假,市民潘先生都会带孩子去那里。“之前为防控疫情,体育场新增了刷随申码通过的闸机。而在目前情况下,这样的闸机系统还有必要保留吗?”潘先生讲,尤其是高峰期,大热的天一堆人围在闸机口折腾半天,让人是心急火燎。

徐先生经常带着儿子来上少儿橄榄球培训班,但是孩子没有手机,每次进出都只能是家长先刷自己的随申码,再帮着刷孩子的随申码。今年,他发现体育场小程序上线,注册相关个人信息后,可以扫脸进出。“填写流程实在复杂,而且还需要上传证件照和身份证,弄了半天都无法成功,只好放弃了。况且系统收集的都是个人的核心信息,会不会对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图说:信息提交页面

线上登记 操作太繁琐

记者来到现场实地走访。体育场的2号门上方的滚动屏显示着开放时间和入场方式,提醒“参加锻炼的市民有序通过实名认证闸机系统进入场内”。进入2号门后,一眼就能看见两个入口闸机和两个出口闸机,现场约有七八位市民正在入口闸机处排队过闸。闸机旁立牌上有一体育场二维码,上面说明:未办理过入场验证人员,请扫码登录信息,在当晚22点前递交注册登录,第二天方可入场。

记者扫描二维码后,手机页面跳转到了《卢湾体育场通行闸机信息登记表》小程序,按要求依次填入姓名、证件类型、身份证号、性别等信息后,最后上传人脸照片和身份证。小程序上还特别告知,人脸照片规定必须参照标准证件照,类似全身照、齐腰半身照、非纯色背景、佩戴口罩等情况,均无法通过审核。当所有信息上传后,显示“提交成功”,提示可于次日查询审核进度。整个过程总用时近4分钟。

随后,记者对着闸机系统显示屏,尝试扫脸进入,不予通过,屏幕显示“请出示随申码或者身份证”。再次尝试扫身份证,还是无果。四下无工作人员,最终在场馆外找到正在打电话的保安。询问后得知,目前只能刷随申码进出,身份证暂时无法使用。

虽然入口闸机区域设在室内,但仅有一台吸顶风扇,且没有空调设施,很是闷热。帮忙君观察近一小时发现,先后有四五位白发苍苍老人前来锻炼,但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扫码进入。还有些市民扫现场二维码注册登记,操作好半天,发现当日无法进场,连连抱怨。

图说:闸机系统显示屏

无须扫码 程序应简化

值得注意的是,打开上海体育官方小程序“来沪动|健身地图”,没有找到卢湾体育场通行需扫码的公告或提醒。

记者致电卢湾体育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进出场馆有两种方式,扫脸(线上小程序审核通过)或随申码。他介绍, 2021年下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增设了闸机。今年2月,又推出了《卢湾体育场通行闸机信息登记表》小程序,市民提交一次相关个人信息后即可刷脸进出场馆。“但系统还在升级迭代,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提交后次日才能完成信息审核。”同时,对方坦言,目前暂时无法扫身份证。“我们鼓励市民注册小程序,家属可以帮助小孩和老年人操作,之后就能‘一劳永逸’,直接刷脸。”

而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解释,登记个人信息并非强制性,且闸机内信息为脱敏存储,不存在信息外泄可能。他强调,小程序主要还是统计入馆人数和年龄段。“这是为了更好完成上级部门对体育场统计工作要求和安全工作的部署。”

记者又联系黄浦区体育局,工作人员在记录相关情况后称,会由专人回电答复。但截至发稿,记者仍没有收到相关反馈。

那么,如今进入公共体育场馆是否必须扫随申码或登记个人信息?上海市体育局回应,现在已无此规定,同时也没有发布过公共体育场馆必须登记个人信息的要求。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还是应该简化入场程序,尤其要多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莫让他们被“一码一闸”挡在了门外。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图说:场馆内景

律师建议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赵秋槿律师表示,作为体育场地的管理方应以便民为服务宗旨之一,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限制、阻碍大众健身运动的壁垒。《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明确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具备条件的场馆保留老年人工服务窗口或者设置便捷通道。”

对于市民担忧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情况,赵秋槿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等规定,场馆作为信息收集者,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她进一步强调,合理收集用途应具有正当性,收集范围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扩大收集信息的范围。收集的信息与提供的服务间应有必要联系,提供相关服务才可以合理收集相关的个人信息,“否则超出范围的就属于过度收集。”

在律师看来,数字化手段能够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但是也应因地制宜,步伐不应迈得太快,尤其该给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适应时间。“完全自助或者智能化管理需要走很长的路,在初期应尽量保留人工服务,为不能实现智能管理的人员提供便利。”

新民晚报记者 季晟祯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