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记者手记丨成都大运会的文化符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玮鑫     作者:晚报陆玮鑫     编辑:沈毓烨     2023-08-01 09:08 | |


“比完赛之后,我想去尝尝成都的美食,因为很有名,不过也有点害怕,毕竟比较辣。”在本届大运会的混采区和赛后发布会上,这句话几乎成了选手后续计划的“标准答案”。美食和辣,已经成为大运会的文化符号之一。

图说:美食和辣,已经成为大运会的文化符号之一 新华社资料图

这几天,一则成都串串店深夜坐满外国大运选手的视频不仅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也是选手在闲暇时段谈论的话题之一。虽然发音还算不上太标准,但不少外国选手已经掌握了“火锅”这一美食的中文发音。“选手在比赛前最好不要改变饮食习惯,不过赛后就可以充分体验这里的美食文化了。”“舌尖上的成都”如此诱人,让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艾德忍不住发出温馨提示,不过他直言,自己也已经被成都的美食吸引。

因为大运会,更多外国青年开始尝试吃火锅、学中文,为变脸和蜀绣惊叹,为蓉宝和动物园内的大熊猫着迷;因为大运会,成都获得了难得的办赛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技能过硬的体育专业人才,有了更好的体育软硬件设施;因为大运会,成都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历史传播到了世界更多地方。这样双方共赢的效果以及赛事背后展现出的发展潜力,都会为让这座城市、这项盛会的未来,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新民晚报记者 陆玮鑫)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