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 | 与中国隧道一起从“0”成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樊福强     编辑:赵美     2023-08-02 15:42 | |


最初听到顾正荣老师的名号,还是源于国防教育日的一次宣传策划,新闻报道需对“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当时代号“651工程”的打浦路隧道进行介绍,而他正是这条隧道的施工队队长。“新中国隧道建设的开拓者”“优秀的共产党员”“外号‘顾老大’”……在搜集资料中了解到他的各种标签,让我越发对这位老人产生了好奇。

2021年,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掘进的隧道总里程突破了一千公里。为了拍摄专题片,公司邀请顾正荣出镜,我得以见到本尊。当天早上,身着深蓝衬衫的顾老师大步迈入拍摄场地,热情地跟大家问好。我注意到这位操着苏北口音夹着上海腔的老人,头发花白却精气神十足,口齿清晰,丝毫不像已到耄耋之年。

采访开始后,他的讲述带我们回到了20世纪60年代。那是中国隧道建设的“蛮荒时代”,出于战备目的,要建设一条“以防常规武器为主、适当考虑原子弹爆炸冲击波影响的……”多项技术标准严苛的过江隧道。然而,要建隧道,远没有那么简单。什么叫盾构?什么叫管片?怎么做?当时的中国没有人知道。

“那时美国人搞技术封锁,我们只能自力更生。”顾老师说。“那苏联专家呢?当时不是请他们来考察吗?”我们提问。顾老师无奈地笑了笑说:“苏联专家说:‘想在黄浦江造隧道,就好比在豆腐里打洞!不可能成功!’”从“0”开始,自立自强,我们打造的打浦路隧道工程历经上海几十年的风雨变迁,如今依旧屹立于此。

建设过程中,顾老师带着一批“不怕苦、不怕死”的施工队员奋战一线。当时掘进采用的是网格式气压盾构,这种老式盾构推进时,土体就从格子里挤出来,需要人工辅助挖掘,施工条件既艰苦又危险。当盾构穿过江心推进至离接收竖井60米的地方时,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了:由于黏土层变成了砂土层,盾构前上方突发涌流,大量的泥和水从盾尾涌入。“也没多想,就觉得隧道不能出事,没有人往外逃,全都往里冲。”顾老师回忆道。他们赶紧向隧道内加入气压来平衡隧道内外压力差来稳定施工面,虽然现场化险为夷,但是加压后盾构用8000吨最大推力也无法前进,面对挑战,众人没有退缩。“当时大家都是气压工,推土盾构要吃两公斤的大气压”,这群年轻人就拿着铁锹和水枪,赤膊上阵,顶着高压环境“挖”出风险段。听完我感到深深的震撼,没想到“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是在如此恶劣环境下,靠他们双手“挖”出来的。

2023年,时隔两年再见顾老师,老人家依旧精神抖擞,采访中甚至比之前更为健谈,他说着自己当兵时的故事,说着隧道公司成长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回忆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当他说起自己以前经常因为施工细节与安全和领导、同事据理力争,甚至拍桌子互怼时,我有些惊讶,因为几面之缘的我很难把“脾气不好”和面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联系起来。后来我才想通,他若不“处处计较”、严格要求,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后果则是灾难性的。

结束采访后,顾老师问现在上海轨交已经建到几号线了?我们回答轨交21号线,崇明岛也要通地铁了。“是吗?我在4号线建设之后就记不清了,时间过得快呀!”顾老师感慨道。

夏日凉风徐徐吹过,我看着街边川流不息的车流和顾老师的背影默默想着,时代浪潮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能够在浪潮上乘风而行,正是千千万万像顾老师这样的先驱,为我们打造了船与帆,这艘船会驶向何处?能看见怎样更美的风景?“顾老们”把船舵交到了我们手上……(樊福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