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杏林夜谈|暑湿未消秋声到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许良     编辑:钱卫     2023-08-11 16:09 | |

春风暖意,秋风凉爽。中医谓“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入秋宜润补”。

绿叶是清风的琴键,蝉鸣是童年的回响。一把蒲扇、一杯酸梅、一片西瓜、在弄堂里乘风凉,听大人讲故事,这是我小时候过暑见秋的情景。

暑湿未消,秋声依然来到。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酸化阴,甘养润。在夏秋季人们要多吃酸甘之物,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而秋季应注意保肺津,应少食辛味,可食百合莲子汤、蜂蜜、乳品等养阴润肺之品,治疗用药以润补为主。

春风暖意,秋风凉爽。中医谓“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入秋宜润补”。早在《内经》就有记载,“人与自然同纪”,也就是说人体睡眠与醒寤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一致,顺之则生,逆之则害。中医不忘初衷,遵循天人相应规律,“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春发狂,秋作郁。说不清,道不明,中医辨证来帮你。笔者近来就诊了一位年轻女白领,白天嗜睡晚上难睡,工作无精打采,哈气连天,经常走神。苔白腻,脉细弦。多导睡眠仪提示:睡眠时间正常,深度睡眠不足。中医辨证证属:肝郁脾虚,湿困内阻。治拟:疏肝健脾,理气化湿,医嘱:动静结合,饮食清淡。患者七剂而愈。

可见,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人体水液代谢开始恢复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其实这是不同季节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秋乏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除。然而,长时间处在封闭式空调环境下,又缺少户外活动,昏昏欲睡现象就难消除。

友情提示:劳逸结合,户外散步显得非常必要。路遥知马力,开车要间歇。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秋以养阴润补,得其益,防其害,身心就会健康。

初秋昼还长夜尚短,时常夜热难耐,还会导致睡眠不足。适当的午睡既可以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又顺应人体生理的需要。午睡最佳时间为午饭后半小时左右,但更多人因上班的缘故,不能躺平,午后顺时打个盹也蛮好。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明月中。三伏带一秋,老虎在里头。心宽无欲求,身心才惬意。

(作者许良系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