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幕后 > 正文

艺术节·台前幕后|当交响遇见文物,“丝路”会有多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江妍     2023-10-19 13:23 | |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今晚,由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博物馆联袂打造的交响诗篇《丝路颂》将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

  《丝路颂》分为 “求索”“梦寻”“和合”三个篇章,选取朱践耳、赵麟、俞极三位中国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受邀上交委约创作的三部丝路主题作品——《度》《丝路梦寻》《丝路颂》。其中朱践耳创作的《丝路梦寻》最早诞生于2000年,2008年特别为上交改编为管弦乐版本,三部作品凝结了中国作曲家二十余年来对“丝绸之路”的情感和思考。

  今晚的演出由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笙演奏家吴彤及上海民族乐团的多位演奏家联袂献演。与音乐作品相映照的彩色釉陶凤首壶、彩绘陶胡人俑、青花开光帆船图盘等上博馆藏文物,也将“出现”在上交音乐长廊举行小型展览上。


寻一条“路” 


  浪漫抽象的古典音乐要如何与沉默千年的古老文物携手同“路”,开拓出崭新的艺博相融的样式?《丝路颂》的创意来自总策划人——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上交音乐总监余隆任监制,上博党委书记汤世芬、馆长褚晓波,市文旅局副局长萧烨璎,上交团长周平,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担任制作人。

  从构思、筹备到制作,《丝路颂》走过了整整两年时间,其中委约作品更积累达15年。周平说:“我们始终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艺术化呈现‘一带一路’的历史文脉、全球视野和当代价值,传递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文博和交响的“跨界”合作并不容易,虽然上博馆藏中有很多和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上交十多年来也积累了不少“一带一路”的委约作品,但要如何将这些静态和动态、具象和抽象的“珍宝”巧妙融合、互为映照,这对创作者提出了很大挑战。

图说: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博物馆此前也多次合作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文物考古,学者专家看重的是对文物描述的准确性;交响音乐,作曲家的艺术创作都是浪漫想象和发散性思维。写实对写意,频道不一致,找到切入点,才能让不同维度的两种艺术交汇。


圆一个“梦”


  交响诗篇《丝路颂》中《度》《丝路梦寻》《丝路颂》三部作品刚好对应陆上丝路、海上丝路、展望之路。上博整理出一批对应不同时期“丝路”所用交通工具的相关文物,作为“路”的意象。聆听乐曲前先观展,“沉浸式”走入“丝路”的音乐世界。

图说:相关文物

  为契合赵麟所作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蕴含的思想内涵,上博“派”出馆藏彩色釉陶凤首壶和彩绘陶胡人俑“引路”。这部取材自《大唐西域记》的音乐作品,选用中国传统吹奏乐器笙和西方拉弦乐器大提琴的双协奏曲形式来表现。胡人俑多以牵马的姿态呈现,就像戏曲演员提着马鞭就让人眼前有了策马奔腾的画面一样,意象的传达往往比实物来得更具想象。

  朱践耳的《丝路梦寻》管弦乐版保留了原先的五件中国乐器:笙、巴乌、筝、琵琶、二胡,呈现出管弦乐队恢宏的气势和丰富的音响色彩。“梦寻”的意境,就像景德镇窑青花开光帆船图盘上波涛汹涌中的一叶孤帆,让人敬畏先辈探索世界的勇气。青年作曲家、指挥家俞极创作的交响套曲《丝路颂》奏响,澎湃的旋律中,仿佛中欧班列正疾驰而过,轨道连接着世界。(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