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乐见博物馆“集群化”“聚落化”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屠瑜     编辑:赵菊玲     2023-11-27 13:26 | |


图说: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摄

屠瑜/文

近日,在市政协举行的“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推进情况”委员年末视察活动中,市文旅局在介绍上海工博馆最新建设推进情况时,提到的“集群化”和“聚落化”两个新名词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新名词代表新模式。“集群化”是博物馆通过资源集聚、优势互补的方式,提升博物馆整体形象,使每个个体得到更高效和个性化发展。上海正积极探索工业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新模式,加强工业遗存保护和活化利用,鼓励建设具有行业特征、地域特色的各类工业专题场馆。引导利用线上线下互动、巡展特展交流等形式,整合全市工业类博物馆资源,建立健全市域范围内的工业博物馆体系。

“聚落化”按博物馆所在地理位置的片区划分。上海将加强浦西世博园区内世博会博物馆、国际乒联博物馆、当代艺术馆等场馆与工业博物馆联动赋能,营造良好的博物馆聚落化发展生态。事实上,世博会博物馆和当代艺术馆已经开始联动,周末的骑行活动把两个原来互不相干的馆联系在一起,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新模式的产生有其内在逻辑。截至目前,上海已备案各级各类博物馆160余座,其中工业类博物馆近20座。上海约每1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博物馆年报显示,在上海,逛博物馆正从生活新风尚逐步进阶到“精神刚需”。

“精神刚需”意味着仅仅数量的优势不足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人民群众文化素质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让博物馆等人,而不是人找博物馆。比如,一个人对上海工业历史很感兴趣,工业博物馆集群化后,这个人就可以更容易也更系统地了解认识相关内容,他和博物馆之间的连接也会更紧密。

因此,在博物馆场馆建设、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也需完善提升。博物馆要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建设走“集群化”和“聚落化”的新路值得鼓励。

上海正在以“大博物馆计划”为战略牵引,充分依托城市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对标卓越全球城市,全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体制完善的博物馆体系,更好赋能美好生活、点亮城市未来。

可以设想一下,以后上海不仅有工业博物馆集群,还可以有科技博物馆集群、老字号博物馆集群等;不仅有浦西世博片区聚落化生态,还可以有浦东花木片区聚落化生态、临港滴水湖片区聚落化生态等。这种聚落化生态是开放的,除了博物馆以外的其他文化艺术空间都可以纳入进来,串珠成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1+1>2,必将激活上海城市文旅新活力,持续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