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桥梁力学家李国豪旧居在卫乐公寓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23-12-20 11:24 | |

  

李国豪,桥梁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55年选聘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李国豪的上海旧居是位于复兴西路34号的卫乐公寓。

“悬索桥李”

1913年4月13日,李国豪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莲塘村一个贫苦农家。由于父亲在印度尼西亚经营杂货小生意,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闲暇时经常帮母亲做农活。1929年,16岁的李国豪只身来到上海,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家境贫寒的他坚持读完了2年德语、5年本科学业,以全优成绩毕业。

大学毕业后,李国豪留校担任助教,协助教授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课程的贝勒教授。1938年秋,他由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到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进修,因学习成绩特别突出,被破例批准直接考取博士学位。1939年,李国豪在《钢结构》杂志发表了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的实用计算方法》,在桥梁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李国豪以“悬索桥李”闻名于世。这时,学有所成的李国豪准备回国,却因为战火纷飞,只能留在德国继续做研究。其间,他发表了近10篇重要论文,成为首位获得德国“特许任教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他的论文至今仍作为经典悬索桥二阶理论的宝贵历史遗产,被各国教材所引用。

二战结束后,即便多人挽留,李国豪还是毅然选择了回国。那时交通不便,回国之路漫长又艰辛,在途经法国马赛时,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他便为孩子取名“归华”。历时多月后,李国豪偕同妻子于1946年夏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到达上海后,他回到同济大学教书,此后再也未曾离开。

李国豪自1956年起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1977年起任校长,他倡导并直接组织了同济大学的两个转变:从一所以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多学科大学转变;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向国际化大学转变。

为上海造桥

图说:卫乐公寓 新民晚报记者 金晶 摄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5年去世,李国豪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重要桥梁的建设,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到上海南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东莞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7年,上海计划在黄浦江上修建一座新桥,因为国内造桥水平不高,所以有人倾向于邀请日本的公司来设计施工。李国豪当即给上海市市长写信,全面陈述中国桥梁人的实力和渴望,提出中国工程界需要实践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后来,年逾75岁的李国豪亲自担任专家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除了钢梁的钢板和拉梁的钢丝是进口的,其他设备零件均为国产。1991年11月19日,上海南浦大桥顺利竣工,它像一条昂首盘旋的巨龙横跨在黄浦江上,实现了几代上海人“一桥飞架黄浦江”的夙愿。

李国豪的上海旧居是位于复兴西路34号的卫乐公寓,他在这里居住了很长时间。卫乐公寓原名卫乐精舍,建于1934年,赉安洋行设计,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建筑面积3797平方米,汽车间附屋802平方米,属现代点式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卫乐公寓为十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翼跌落一层,立面对称,竖三段布置,中间凸出,设一串挑出的半圆阳台为构图中心,两边为卧入式阳台形成竖向线条。水泥砂浆外墙,立面中部竖线条及突出的半圆阳台为暗红色粉刷,其余部分为浅黄色粉刷。山墙顶部及南侧有重复线条装饰,楼前有小花园。1994年2月15日,卫乐公寓被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