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 | 医疗报告谁先读?

来源:     作者:周炳揆     编辑:史佳林     2023-12-22 14:45 | |

日前听到一位老同学说起:她的堂姐几年前丧偶,孩子不在身边,某晚打开电脑查CT报告,只见“扩散性乳腺癌”字样,堂姐彻夜未眠。次日上午,她打电话告诉医生,电话那边的医生说:“真抱歉,应该是我告诉你,不应该是你告诉我哦……”

现在许多病人都是在网上查检查结果,以免舟车劳顿去医院拿报告单,再交给医生解读。但是,有些比较敏感的信息,如CT扫描、活检以及其他可能“改变人的生活”的结果,如那位“堂姐”所读到的CT报告,是否应该先经过医生的过滤再交给病人呢?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说:“患者有权了解本人的病情诊断……”但并未写明以什么形式了解。国外的医院也有法律说:“患者应及时地、无延误地收到自己的病情诊断。”所以,医院将信息通过网上以最快速度发送并无过错。我和一位相熟的医生G聊起这个问题,他认为,某些信息如果不加过滤地告诉病人,轻者引起病人困惑,重者会造成恐慌。更有甚者,病人可能会错误地解读原本无害的诊断结果,即使真的是“坏消息”,经过医生的解释至少可以减轻对病人的打击。

医生可能是最了解世态炎凉的职业群体了。G告诉我,他有三位病人都是被手机电话通知自己得了癌症——一位是公司的副总,当时正在参加商务宴请;一位“妈妈”正在给三岁女儿讲故事哄她入睡;还有一位正在上下班高峰时分等地铁。就在前一天,G的一位病人的妻子冲到急症室“兴师问罪”,原来她错读了丈夫的CT扫描报告。

我清楚地记得,一位亲戚获悉自己得了“基底细胞癌”后大惊失色、手足无措,殊不知这是一种局部生长的皮肤癌,可以手术切除,不需要化疗。几个月前我在某医院做了一次例行的无痛肠镜、胃镜检查,一位资深的消化科医生Y解读我的报告,她说:“放射学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病情要糟糕,医生会根据病史、背景、血样以及许多其他的信息来完整地解读放射学报告的。”

2023年3月,某个网络公司调查了8000多人,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在医生出诊断报告之前,自己先在网上查阅检测的结果?”时,95%的人回答“愿意”。但是,2022年另一家公司做的调查却说,1000人中43%希望由医生先看过检测结果,然后再上传到网上。而在接受“自己比医生先读到”的57%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如果检测结果是“恶病质”或“晚期肿瘤”等,就应该由医生先读报告再告知病人。

那么,病人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做些什么呢?当医生要你做某项检查时,你可以有礼貌地问医生该检查的目的,以及哪些“信号”需要加以关注?医生肯定会解释清楚的。如果你容易焦虑,那么你完全可以等到了医生的诊疗室才阅读报告。一旦读到报告有某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别恐慌,更不必无休止地在“百度”上搜寻答案,实验室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是不祥之兆。(周炳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