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石库门上的门环、用报纸搭的海关大楼……上海小囡打造不一样的海派文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任天宝     2024-01-15 16:35 | |

图说:“寻找海派文小创”活动展示现场 郜阳 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上周末,由徐汇区长桥街道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首届上海市“寻找海派文小创”活动落下帷幕。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9项;最佳人气奖1项,最具创意奖2项。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既有传统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传承、弘扬非遗及海派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美育具有重要意义。“寻找海派文小创”活动收集到记录类和实践类作品共计175件。评比现场还设置了互动区域,观众可以用手中的贴纸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叶锋介绍,“寻找海派文小创”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关注非遗及海派文化,激发青少年的文化创意,用“05后”“10后”的智慧让非遗焕发新的光彩。活动自去年初启动后,围绕海派非遗和海派文化的主题,主办方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走进海派黄杨木雕系列活动、学习海派团扇制作活动等,为青少年的文创产品创作提供思路、积累素材。

在“寻找海派文小创”活动现场评审环节,诸多上海小囡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上海市上虹中学蔡榕带来了“多角兽门环”的作品。“这是为石库门设计的,先用超轻土捏出造型,等作品干透后再上一层黑色颜料,再次干透后用扫笔的方法涂上金色,制作出一种仿古铜的效果。”小蔡介绍。

来自上海市杨浦区双语学校的陶思涵“仿造”了上海宁熟悉的海关大楼,原材料居然是废旧报纸。“这个作品可以作为电子钟摆件,也可以是一盏小夜灯。”她告诉记者,“我利用家里废弃的电子手表在海关钟楼的正面镶嵌了一个走时钟,还在钟楼里增加了小灯泡,可以通过开关让钟楼透亮。”

据悉,徐汇区长桥街道从2007年起就是非遗项目黄杨木雕和江南丝竹的保护单位。在系列活动中,他们利用特色非遗资源,邀请市级传承人陈华明为青少年介绍海派黄杨木雕工艺、带领参观优秀师生作品展,鼓舞青少年保护和传承海派非遗。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