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下一步,我们应如何进一步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市人大代表、上海核工院党委书记叶元伟认为,首先应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试验设施、人才队伍、创新成果等优势资源,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对已形成的科技创新体系赋予新的使命,持续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高端产业布局的同时,牵引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融合发展,合力提升上海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强化高层级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与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建设的一体化布局,用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在平台搭建、财税扶持、产学研对接等方面加大全链条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推动技术产品化和成果产业化。
第三,还要聚焦上海-长三角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资源,用好“点兵配将”模式,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协同攻关,着重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建立健全科学家友好型的科研组织管理生态,引导高层次创新人才集群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高质量“智囊团”支持,让“创新之花”结出更好的“发展之果”,让科技创新持续赋能申城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上海核工院是技术牵头单位。目前已有联盟单位共102家,其中上海市相关单位29家,长三角地区单位57家,协同上海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攻克了湿绕组电机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690U型管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瓶颈。
就在今年1月,上海核工院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成立了“NICE-SNERDI核能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同时正在与上海大学等单位共同申报先进核能关键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核电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构建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