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特稿|穿越三千年 遇见大邑商!殷墟博物馆新章今开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赵菊玲     2024-02-26 15:29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商朝的故事,要从3000多年前说起;“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的名字近百年来被不断传颂;殷墟博物馆新章,则从今天开始落笔。

绿野草台、鼎立大地、青铜装裹,在河南安阳的母亲河洹河之畔,一座青铜鼎造型的全新博物馆今天正式对公众开放。

远眺殷墟博物馆新馆,外观顶部正中的甲骨文“大邑商”,是商朝人对他们国都的美称,向今人诉说着商人经历的盛景。开阔的广场早在开馆前便成为安阳市民的周末打卡地,水池地砖上的兽面纹样与雄伟的建筑相呼应。

沿着大道进入博物馆内,玄鸟在屋顶展翅,甲骨文字“子”作为商朝贵族的代表欢迎八方来客。商人以玄鸟为图腾,以青铜为礼器,以文字为载体,共同形成了辉煌壮美的商代文明。建筑与展陈相辅相成,全景式展现着恢宏大商的璀璨与繁荣。

图说:殷墟博物馆新馆门头顶部正中是甲骨文“大邑商”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王凯/摄(下同)

“殷”何而来

纵观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殷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殷墟博物馆与新馆隔河相望,建于2005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多件,曾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建筑方案经过全球征集评选,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担纲设计。整个建筑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打造具有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

“我们这次博物馆建设的一大成功之处,就是将建筑设计和文物展陈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殷墟博物馆执行副馆长岳占伟说。新馆共展出约4000件套文物,其中90%以上都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下属的安阳工作队自1950年发掘的文物精品。

图说:屯南甲骨

博物馆处于殷墟遗址,势必要展出大量的遗迹,比如马车等。在一楼殷墟车马遗迹展中,23驾马车文物得以大规模呈现在观众面前,车辚辚、马萧萧,展现出殷墟发掘史的一个剖面。开馆后,文物的拆包工作也将公开,让观众感受到一件文物是如何从箱子里进入到展厅里,专家学者又是如何将每一个零件复原回文物出土时的样貌。

如今的殷墟遗址,回到3000多年前,是有近20万人居住的繁华都城,意味着如今地下几乎没有空白地带,随手一挖都是文物。因此,在这里建博物馆,首先要进行考古挖掘。

从殷墟的都城看,宫殿区是当之无愧的中心,博物馆新址靠近洹河河岸,当年属于都城的边缘地带。岳占伟介绍,在此前的考古中,殷墟曾发现保存完好的贵族居住的四合院建筑,但在新址所在地未发现四合院建筑,说明相对不那么重要,“我们先勘探,如果都是大面积的夯土,我们就不选这里了”。

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在殷墟博物馆首次展示,包括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辛店晚商铸铜遗址等。这些珍贵文物和考古成果,全面呈现商代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都邑建设的辉煌成就,深度阐释商文明蕴含的中华文明五大特性,让世人更直观感受以商文明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华彩时代。

图说:铜手形器

商何至荣

商文明为什么这么繁荣?当时为什么可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文明的交流互鉴,让它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巅峰。

商文明巩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体系,形成了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版图。

商文明以商王为核心、宗族为单元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牢固的组织结构,奠定了早期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秩序。

商文明中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成就,其中蕴含的礼仪与礼制、秩序与地位,是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距今3000多年,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商文明上承四方汇集文明的趋势,下启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的格局,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与核心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华文明和东亚文明的基础,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并非按材质分类,而是围绕商文明的方方面面,以主题脉络展陈。文物数量之庞大、类型之齐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首次亮相。

图说:司母辛鼎

在二楼“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率先进入眼帘的是围绕殷墟出土的青铜重器司母戊鼎设计的序厅,展板立柱四方开口,象征着商朝与外部文明相交融,司母戊鼎复制件的下方是五色土:东方的青土、南方的红土、西方的白色盐碱地、北方的黑土、中间的黄土。五色土与上方的五篇《商颂》相呼应,气韵雄浑。

尽管司母戊鼎原件藏于国家博物馆,但是在殷墟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司母辛鼎。1976年,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对青铜方鼎,内壁有“司母辛”三字铭文,妇好本人集将军、祭司、王后、母亲等多重身份于一体,司母辛鼎的发现也佐证了她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一对鼎,一件藏于殷墟博物馆,一件藏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因而,展厅内左边是金灿灿的铜制司母戊鼎复制件,一旁是已经斑驳的司母辛鼎青铜色原件,复制件可让观众观赏、触摸,既让人了解方形器一出就是两件的惯例,又可感受到青铜器历经千年岁月的流变。

图说:“亚长”牛尊

亚长(zhǎnɡ)墓中最为珍贵的青铜器——“亚长”牛尊在中央展柜独立呈现,高约22厘米,长40厘米,重约7000克。牛尊的装饰极为考究,身上遍布龙、鸟、象等20多种纹饰。唇下有鱼纹,鱼纹后方有鸟纹,脖颈处有“亚长”二字铭文,下设特制镜面,观众可清晰看到铭文。牛腹两侧还分别饰有一只猛虎,虎头低垂。这样的牛形青铜尊迄今为止仅此一件。牛尊的原型为商代圣水牛,属于未被驯化的野生动物,遗憾的是西周时期已逐渐灭绝。

《王畿与四方》专题展集中展示了山东、江西、湖南、四川、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多个省区的商代文物。商王朝以兼容并蓄的开阔胸怀,不断吸纳多姿多彩的四方文化。东方陶器、西方金器、南方冶金、北方马车,凡此种种,持续深化、重构、融合、创新,丰富了商文明的内涵。

图说:嵌绿松石刻辞骨柶

风云人物

文物拂去烟尘,成为历史的诉说者。那些泛黄书简中记载的人物,也栩栩如生起来。

透物见人,墓葬是墓主生前世界的缩影。在晚商时期的青铜礼器制度中,觚与爵的搭配组合尤为讲究。商人嗜酒,觚爵作为重要的酒礼器,其在墓中的随葬情况是商人礼制的物化表现。一般来说,一觚、一爵为一套。套件数量的多少与墓主的身份等级直接相关。妇好墓足足发掘出50多套觚爵,这个等级的墓葬目前仅此一例。

甲骨文里面,有200多条卜辞与妇好有关,涉及征战、祭祀、分娩等多个方面。妇好一人身兼数职,作为祭司,她曾经为商王武丁主持过许多重要的祭祀,墓里出土的大量青铜礼器也印证了这一点。作为将军,她生前多次率兵出征,殷墟作为商朝鼎盛时期的大都邑,在武丁王时期约有14万人,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中,妇好竟统领13000多名将士作战。她也因此深得武丁的宠信和臣民的敬仰。“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一件件文物中,观众仿佛看到一位不爱红装,眉宇中镌刻坚毅的女将军在历史尘埃中踏火而来,向着武丁盛世大步向前。

如果说妇好是女战神,那么亚长便是赫赫有名的男战神。亚有武官之意,长则是族姓。2000年12月17日,花园庄村民何建功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报告称,花园庄村东麦地内夜间有人疑似盗墓。闻此,考古队立即赶到现场勘察,发现确有异常,果断决定发掘,在各方支援下,历时一月有余,终于在除夕当天完成抢救性发掘工作。

亚长墓出土的文物里,觚爵鼎尊、璧琮戚玦,体现亚长的位高权重;钺刀戈矛、车马辎重,彰显亚长的赫赫军威;锛凿铲刀、璜环笄觿(xī),再现亚长的生活场景……考古学家经过不懈探索,如侦探般抽丝剥茧,揭开了尘封3000年不为人知的史实,呈现了亚长鲜活立体的形象。

图说:妇好墓觚和爵

长族是藩国,不在殷墟,商人习惯死后埋在自己的家族墓葬里,但亚长的家族不在这里,且武丁很器重他,就把他埋在了宫殿区。出土的器物规格非常高,包括9套觚爵、高40.5厘米的亚长铜钺、非常高的甗(yǎn)等。“未来我们要给他立一个塑像,让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亚长的模样。”岳占伟说。

目前,展厅里的亚长残骸让人初步解谜“长”从何来,通过人骨鉴定,考古学家发现亚长为35岁左右男性,身高1米7。国内首次采用锶同位素与氧同位素检测方法研究亚长,发现他并非土生土长的大邑商人。结合甲骨文、鹿邑长子口墓出土的“长”族铭文等信息,进一步证实亚长应来自豫东南。他全身7处创伤,其中6处集中在身体左侧,部分伤痕有愈合现象,说明他生前多次受伤,而砸击、砍伤、锥刺等创伤或与亚长的死亡有直接关系。

甲骨文是商文明非常重要的标识,安阳已经有中国文字博物馆,怎么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甲骨文化?花东H3甲骨窖藏坑的110余片甲骨,在“子为何人”展厅里讲述了商代王子的贵族生活。

这位“子”,可能是商王武丁之子,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契刻占卜记录问卜者之尊称。在商代,占卜祭祀一般是国王来提出,虽然有贞人参与,但主要依赖于国王的意志。子的坑里发现的甲骨,就此区分开了王卜辞和非王卜辞。其决疑事项包罗祭祀、军事、田猎、贡纳、宴飨、天气及入学、乐舞、射箭、御马、疾病等众多领域,可谓“子”的起居实录,丰富生动。子虔心侍奉商王武丁及妇好,入学受业,载文载武,习练射御,秉修乐舞,田车既好,弓矢斯张,凡此幕幕,交错闪回,真实而鲜活。

图说:陶三通

文物活化

湖南宁乡的人面青铜鼎上的人脸会挤眉弄眼,殷墟妇好墓的跪坐玉人神奇地站了起来,山西闻喜酒务头的兽面纹觥的兽首会甩甩头,江西新干大洋洲的伏鸟双尾青铜虎发出了嘶吼……还有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山东苏埠屯的亚醜青铜钺、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等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通过裸眼3D技术在同一空间完美呈现,让人们多维度、立体化、沉浸式感受商文明传承和甲骨文魅力。

一片片甲骨,也以多屏联动的形式展现给更多观众。当观众点击显示屏,可以360(B000)翻看、放大数字化的甲骨,抬起头,大屏还会将局部放大,即便在团体参观时也可以清晰看到细节。当浏览商代青铜酒器时,多媒体动画投影在文物前的玻璃中,你可以看到商人如何使用盛酒器、温酒器、斟酒器和酒盅。

殷墟多学科合作和科技考古研究成果丰硕,动物、植物、冶金、环境、古DNA分析、碳十四测年等多领域专题研究获取了丰富历史信息,甲骨文研究也有新进展,更加科学认识商人的社会生活。沉浸式数字特展《又见天邑商》借助科技手段,以武丁讲述的形式,直观展现大邑商的强盛与辉煌。

殷墟是全人类共有共享的世界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价值,甲骨文、商代青铜艺术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学术课题。新馆一方面以高质量高水准的展览,全面展现灿烂辉煌的商文明及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与中国文字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站、考古小镇等形成集群优势、文物资源优势,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搭建商代出土文物资料、历史文献的数据服务中心。

在“世界的商文明”展厅里,观众会看到很多殷墟出土的文物流失海外,仅有图片展出。岳占伟希望未来能和国外博物馆合作,采集文物数据,将它们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在博物馆内。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认为:“新馆是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明殿堂。”随着殷墟考古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馆的科研教育、国际交流功能将更加凸显,成为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阵地,有望成为聚焦甲骨文、商文明专题研究的学术研究高地、人才培育基地和国际传播平台。

图说:玉熊

百年辉煌

在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看来,殷墟不仅是商晚期都城的遗址,是甲骨文的故乡,汉字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2006年,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新馆的建设,致敬了殷墟90余年的丰硕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致敬了中国考古学百年辉煌。1928年10月,为了寻找甲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董作宾到河南安阳殷墟开展第一次发掘。这次发掘是中国学者首次独立开展的大规模系统的田野考古发掘。

1950年4月,筹建之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恢复了殷墟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至今已74年,从未中断。大家耳熟能详的殷墟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小屯南地甲骨、花园庄东地甲骨、妇好墓、亚长墓、洹北商城等,都是考古研究所下属的安阳工作队几代考古学家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努力的成果。

“商王被《封神演义》误导得太多了。”岳占伟说,商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武丁是最有作为的商王,即便是商纣王也要辩证看待,大家一直说的大邑商,其实就出现在纣王的父亲帝乙到纣王的这个时期。

1959年,郭沫若考察小屯殷墟遗址及安阳工作站时,即席题诗:“我来洹水忆殷辛,统一神州赖此人。百克东夷身致殒,千秋公案与谁论?”18年后,赵朴初来到殷墟看到这首诗,又挥笔写就《访安阳殷墟见郭沫若同志题诗有作》:“郭公翻案话殷辛,不说盘庚与武丁。何事迁殷复祖毫,待凭文物重研寻。”这两首诗分别被刻在工作站院落左右两侧的大石上,两石相映成趣。这两幅字也挂在了展厅里,见证了两位先生的隔空对话。

多年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安阳市人民政府通力合作,致力于殷墟文物的展示与利用,老馆开启的“央地共建”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殷墟近些年同样取得诸多重要的考古新成果。为了更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展示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双方也再次携手共建殷墟博物馆新馆。

在岳占伟看来,这样的模式非常好,“最重要的是文物可以从社科院的库房拿出来,放在博物馆给更多的公众看到”。日常管理交给地方,学术研究、博物馆发展等专门成立学术委员会,考古所有六七位专家是委员会成员,虽然他们日常在北京工作,但是会把握临展、外展、引进展的方向。

在设计博物馆之初,学者们便计划建一个精细考古实验室,在殷墟考古中发现的重要遗迹马车、重要墓葬,如果在考古工地上进行长期测定工作,就会非常局限,因为风吹日晒和冰雪雨水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而室内实验室里可以做到恒温恒湿。岳占伟说:“原来我们在工地上抢时间,一周就要完成,在外面日头一晒,许多漆器上的漆都没了,很难清理出来,但是在实验室里可以花一个月时间,有更多文物可以受到保护。”

而在博物馆建立精细考古实验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每一位观众可以近距离体验考古学家的考古现场。这里全天候对公众开放,也像一个展厅一样。除此以外,殷墟博物馆也将依托社科院考古所的其他资源,岳占伟说:“我们考古所有科技中心、文保中心,下设有非常多的细分实验室,安阳离北京也不太远,如果有需要送到北京去也可以。”

新馆还建设有高标准文物展厅、文物库房等,将承担考古研究、文物修复、科技检测、研学教育、游客服务等功能,为殷墟科技考古和文物的研究、保存、展示提供良好条件。

殷墟博物馆不仅是珍贵文物展示保护的聚集地,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活载体”。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博物馆引进“双一流”大学文博与考古专业高层次人才11名,招聘专业讲解员40名,招募博物馆志愿者100名,开展专家授课、考察观摩、以干代训等,培训馆内人员200余人次。同时,文创商店也开发了丰富的殷墟IP文创产品,分为9大系列150多个品种,涵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让“伟大的商文明”可认知、可体验、可分享、可携带、可应用。

新民晚报河南安阳今日电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