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全国两会 > 正文

全国两会·两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屠瑜 陈佳琳     作者:屠瑜 陈佳琳     编辑:赵菊玲     2024-03-08 11:00 | |

“及时准确的信用修复对企业、企业家尤为重要,也是建立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钱雨晴呼吁,尽快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图说:全国政协委员钱雨晴 采访对象供图

信用修复机制是针对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完相关义务后,对其解除信用惩罚措施,恢复在相关机构的信用评价的制度。信用修复机制不仅修复公民、法人的切身利益,也修复良好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信用秩序,让已履行相关义务的公民、法人不再为负面信用所累,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生产生活学习等各项活动。

钱雨晴表示,我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与依法治国紧密相连的信用体系,特别是在信用修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具体包括:部门间信息交互共享不及时,修复时效亟待加强;一些关联人员怠于告知义务履行情况,信用修复意识不强;信用修复证明认可度不高,不利于被执行人恢复正常经营;一些不法分子以信用修复为名实施诈骗,扰乱信用修复秩序。

钱雨晴说,现实中,犯罪分子利用失信被执行人急于信用修复的迫切心理,谎称能帮助消除不良征信记录、失信人员信息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办事费”等,并获取个人信息,威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损害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扰乱信用管理秩序。如某基层办案机关办理的一起诈骗案中,被告人孙某谎称可对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洗白”,骗取“办事费”2.5万元。

她建议,尽快建立相关部门信用修复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实现信息更新自动交互和及时传输,以消除信息壁垒,提升修复效率;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信用修复证明文件互认机制,明确开展信用修复的启动条件、实施步骤、目标效果,统一证明材料的形式内容,帮助当事人全面修复信用,为信用修复证明力提供制度依据;严厉打击征信诈骗犯罪活动,强化司法机关修复信用的公信力,以法治力量维护信用修复秩序;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和公民了解信用修复对企业、个人的积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信用修复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屠瑜 陈佳琳(本报北京今日电)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