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慢病防治不能再“慢”,专家呼吁加速慢阻肺病创新疗法惠及患者,特应性皮炎首个提案引关注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左妍     2024-03-08 14:26 | |

提起慢性病,老百姓最先想起的就是三高,其实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也是慢性病的主要阵地之一,特别是皮肤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负担尤为严重。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委员呼吁关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慢阻肺病的防控,此外,皮肤科“一号疾病”——特应性皮炎的首个提案也备受关注。

慢阻肺病:专家呼吁创新疗法加速惠及患者

近期,“我国有近1亿人是慢阻肺人群”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全民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前我国呼吸系统慢病防控存在‘三高’‘三低’的难点问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由于吸烟、大气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病是常见疾病。慢阻肺病会导致肺部损害并引起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症状包括持续咳嗽、气短和痰液分泌过多,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据估算,我国有慢阻肺病患者数近1亿,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60岁以上基本每4人就有1人患有慢阻肺病。慢阻肺病还是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

慢阻肺病控制不佳会出现反复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期间需要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甚至是住院治疗,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很多老年人形容急性加重会憋闷的上不来气,甚至有“溺水感”“ 濒死感”的体验,每一次急性加重对他们来讲就是一场浩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介绍:“慢阻肺病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疾病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包括防止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及减少病死率。虽然目前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对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30%到40%的慢阻肺病患者在接受这些基础治疗的情况下病情控制不满意。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气道炎症有关,尤其是2型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慢阻肺病生物制剂等创新治疗手段的研发已在全球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希望慢阻肺病领域能有更多创新药的研发,推动审评审批加速,拥有更多治疗选择。”

中国农工民主党提交首个特应性皮炎领域提案

两会期间,中国农工民主党已提交《关于以特应性皮炎为抓手,提升我国皮肤疾病防治水平建议的提案》。特应性皮炎被称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表示:“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的第一大病,累及患者的全生命周期,且有共病风险,常合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存质量。应对特应性皮炎关键点在于落实全年龄段患者长期规范管理,这对整体防治水平提升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案》应运而生,反映了很多皮肤疾病管理当中的共性挑战和管理建议,此外,还要关注以专病为抓手,加强专诊建设、以基层为基础,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及其对疾病的诊疗规范管理、加强低龄儿童临床用药管理,落实低龄儿童用药配备等等。”

除了患者群体庞大,特应性皮炎“反复复发”的疾病特性也为患者带来巨大负担,成为其需要慢病化长期管理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强化长期管理、提升疾病相关的诊疗水平中,专诊能力建设愈发关键。对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高兴华表示:“专诊建设是落实‘专病专治’,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管理的重要手段。希望能以三级医疗机构和皮肤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为载体,通过推广使用统一的疾病评估工具和材料、建立专诊建设示范单位、建立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建设标准、促进区域专诊和专科医联体建设、加强专病质控等方式,加强专诊建设,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提升诊疗能力之外,实际诊疗过程中,仍存在注重急性症状控制,忽略长期维持管理的情况。对此崔勇表示:“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发病机制,在应对‘复发’难题时,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需奉行‘长期主义’,长期规范管理应以1年起步设定治疗目标,并做到精准治疗,这样有助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