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晨读 | 飘逝的“面”忆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独孤岛主     编辑:史佳林     2024-03-10 07:00 | |

  舌尖上的感知,最终百川归海,都会化成对往昔的全身心印记。

  逢到在虹口上课的日子,中午喜欢去曲阳的一家河南拉面馆,点一份面汤浮动黄咖喱、堆满香菜的牛肉细拉面。在还未结束的寒冬里,不自觉增加仪式感:绕开围巾,拉下一段外套拉链,凑近面碗,也凑近咖喱香气,有点不舍得开吃,两秒后筷子自觉伸进碗里搅拌,吹动热气,准备狼吞虎咽。

  上海城市更新速度时常超过人的主观体验。看到一些网红河南拉面馆搬迁的消息,忽然想到,以浓重黄咖喱加香菜组合为特点的河南拉面店,似乎在上海越来越少了。同满大街的“兰州拉面”相比,河南拉面的汤味更趋浓郁,嗦面时的快感较兰州系的清汤寡水要成倍增加。或许因为这种更粗放狂野一点的味蕾风格,在这个加速精致与养生的时代有一点格格不入,令同样是街头美食的河南拉面有逐渐淡出上海人日常餐饮主流的趋势。

  据说河南并无特定的“河南拉面”品种,上海最早的河南拉面是一位来自河南襄城的从业者结合了上海咖喱牛肉面与台湾红烧牛肉面创制的新品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风靡全城,迄今几乎成为上海人眼中河南美食的代表,其实是顺应了上海口味的改良品种。和“重庆鸡公煲”一样,“河南拉面”或许是一个时空的误会,但这个误会非常美丽,因为带给这座城市一种全新的美味,抚慰人的味蕾,也见证了新上海人奋斗的岁月。

  大约就在河南拉面被“创作”出来的年代,我居住的南市区小南门附近,董家渡路上,开出一家名叫“紫金亭”的面馆,经营的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河南派”拉面。其时正是1993年左右,一碗标准分量规格的河南拉面大约售价3元,肉眼可见(相对)巨大的面碗里,金黄的汤里裹着咖喱与面食,缀以半梦半醒浸泡在汤里的白切牛肉,其上堆着葱翠的香菜,耳朵里听周围市声喧哗,抬头看到厨房师傅杂技表演一样拉面场景,这样直接结合视、听、味、嗅多重诱惑,对即将入读小学的我这样的小孩子来说是致命诱惑。对这碗面的渴望太过强烈,以至于家长经常告诫说拉面里成分是石灰,吃了会直接上天堂。威胁越严重,反而会加深对“吃拉面”的向往。

  记不清从哪年开始,一直被我视为在地河南拉面专门店的“紫金亭”悄然改换门庭,也变成了花花绿绿清汤面向的“兰州拉面”。再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小南门。再后来,老城厢变成了一栋栋水泥封堵的“冒险屋”,被圈在更宏伟的金融城里。

  “紫金亭”大约是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消失的,一份餐饮企业注销材料里写着,营业许可一直存续到2022年某月。味蕾上的欲望,如今自然已经没有那么强烈,每次尝到河南拉面,对老城厢的回味永远会第一时间涌上心头。

  舌尖上的感知,最终百川归海,都会化成对往昔的全身心印记。在“旧梦不须记”的时刻,电视剧《繁花》里提供王家卫对往日上海的“一面之词”,是大众文化层面对这种印记的“面子”宣叙,而它的“硬里子”,正是端停于一条街、一家店、一碗面,乃至一个知味的瞬间。(独孤岛主)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