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早睡早起vs晚睡晚起,哪种更好?这种表现可能是“睡眠时相延迟”!|第医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左妍     2024-03-20 10:22 | |

图说:苑成梅正在接诊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苏轼有句养生名言,“早寝以当富”,大意是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提倡早睡早起。而现代人大多习惯晚睡,即便认可睡眠不足对健康存在危害。很多人会问,如果睡眠时长固定,“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有什么区别呢?哪一种作息更有益于健康?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学科带头人苑成梅表示,这是一个有关“睡眠节律”的话题,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不一样,选择“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应考虑个人的生物钟、生活需求和外界条件。

你是百灵鸟还是猫头鹰?

“人群按节律特征分为早睡早起的百灵鸟型,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介于中间的普通类型。有的人就习惯晚上八九点睡,早上四五点起床;也有人凌晨一两点才睡,上午九十点才起。”苑成梅告诉记者,“猫头鹰”和“百灵鸟”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昼夜节律差异。大约有10% 的人习惯早睡早起,特点是晚上到了一定时间就撑不住了;20% 的人习惯晚睡晚起,特点是早上不到一定的时间根本起不来。理论上说,只要保证自己的睡眠节奏,稳定、规律,每天相似,就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现实中还必须考虑到更多问题。

比如,晚睡的人更容易吸烟、喝酒,且很难保证和早睡一样的睡眠质量,因为作息很可能会被外在因素打破。“有一部分人并非自愿选择这样的作息,想早睡,却要陪孩子做作业,或者辗转反侧睡不着;有的人想晚起,却总是被各种琐事打搅……”苑成梅说。

什么叫睡眠时相延迟?

睡眠昼夜节律紊乱,是一种很常见的睡眠障碍。它分不同的类型,年轻人中比较常见的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就是与周围人的习惯作息时间明显不相符,入睡至少要延后两三个小时,从而对自己的白天活动安排造成不良影响。

最近,苑成梅遇到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曾有海外工作经历,回国后依然要频繁和欧美地区联系,导致他的生活和周围人有“时差”,凌晨三四点才能入睡。即便夜间不需要开会,入睡也特别困难,早上如果有事要办,根本起不来,让他非常痛苦。这就是典型的睡眠昼夜节律紊乱。

图说:苑成梅(中)正在查房

苑成梅解释:“比方说一个人晚上11时睡觉,早上7时起床。但如果延后3个小时,凌晨2时睡觉,早上10时起床,这就是昼夜节律相关睡眠时相延迟的表现。对于这类人,10时起床可能感觉刚刚好,但如果7时就要被迫起床去送孩子上学,少了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会对他造成痛苦和干扰,状态就会非常差。”所以,一个人在不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下,睡眠时相提前或延迟不见得会成为问题。但是当需要与别人同步调做一件事时,睡眠昼夜节律存在问题的人就会由于睡眠剥夺而感到痛苦,长期下来就会出现精力不足、心烦、急躁、脑子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而且,研究显示,长期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节律紊乱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和抑郁等健康风险。

午睡多久才健康?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要达到7—8小时。相对来说,最健康的睡眠时段是晚上10—11时入睡,早上6—7时起床

然而,有人会问,我晚上睡得晚,白天又起来早,属于“晚睡早起”型,靠午睡弥补一下可以吗?苑成梅表示,一般来说,如果被诊断为慢性失眠,是不建议白天午睡的。但普通人睡眠不足,可以通过午睡弥补。但要注意,不要吃完午饭立即睡,也不要晚于下午2时,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靠午睡补眠,又睡得太久,容易进入深睡眠,不仅‘睡不醒’,影响大脑工作,也容易影响晚上睡眠。”

总的来说,选择哪种睡眠模式,应考虑个人的生物钟和生活需求。建立符合自然昼夜节律的健康作息习惯是维护良好健康的基础。苑成梅提醒,睡眠障碍应当重视,可以寻求专业指导。不要抗拒服药,也不要滥用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服药、调整量,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调整生活方式,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控制咖啡因摄入、进行适量的日间运动等,对改善睡眠也有积极作用。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